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打破边界 融合赋能
——日照经开区中学构建“四位一体”大思政课新格局
图片
  

□ 全媒体记者 王郡媛 通讯员 魏波
  在传统认知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学校的“独角戏”,与家庭、社会之间总隔着一堵“无形的墙”。如何让思政课不再“曲高和寡”,真正入脑入心,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活水”?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以一场深刻的育人变革对此作出了回答。
  近年来,该校直面思政教育“孤岛化”困境,立足区域实际,大胆破局,创新构建了以校家社网“四位一体”协同机制为核心的“一体两翼三层四育五润”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书写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生动篇章。

从“孤岛”到“协同”,直面育人痛点
  “过去,学校常常是单打独斗,家庭参与流于形式,丰富的社会资源像碎片一样,未能形成育人合力,网络空间的育人价值也缺乏有效引导。”该校负责人坦言,这正是许多中学思政教育面临的共同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校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为指导,聚焦三大核心问题寻求突破:首先打破空间壁垒,让沉睡的红色教育基地、企业平台等资源“活”起来;其次重构育人角色,从“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旁观”转向“四方联动、责任共担”;最后破解评价割裂,建立覆盖学生知识、情感、实践、创新与责任的全维度成长跟踪体系。

“四位一体”绘就育人同心圆
  破局之后,重在构建。日照经开区中学的“大思政课”建设,亮点纷呈,体系严谨。
  该校率先制定《协同育人章程》,清晰界定了学校、家庭、社会和网络四方的权责边界。学校发挥主导作用,负责课程开发与师资培训;家庭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履行主体责任,参与课程设计、开展家校共读;社会成为“资源库”,“红街”党建联盟、企业研学基地等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场景;网络则搭建起智能平台,支撑资源共享与动态评价。每学期召开的校家社联席会议,让四方围绕爱国主义、劳动教育等主题共商共治,形成了“目标一致、行动同步”的强大合力。
  思政教育不能“纸上谈兵”。该校充分挖掘日照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产业特色,打造了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一核四维”课程体系。这“四维”包括思政学科专业课程、思政+跨学科融合课程、思政+活动实践课程以及思政+研学探索课程。
  其中,研学课程尤为亮眼。学生们不再是坐在教室里空谈理论,而是走进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亲眼目睹现代化的绿色生产线,在惊叹于科技力量的同时,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他们深入奎星茶园,在采茶、制茶的亲身体验中,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让劳动精神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这套“行走的思政课”成果丰硕,“青春导航”心理健康课程获评山东省优秀成果,“博智”成长课程荣获山东省优秀课程方案二等奖。
  在学校,家长被亲切地称为思政教育的“合伙人”。通过家委会,家长们走进课堂,开设“职业分享课”,一位医生家长讲解生命与责任,一位律师家长剖析案例与法治,让抽象的价值观念变得具体可感。“青藤家校共读”活动则让《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经典成为亲子间的共同话题,一篇篇真挚的共读心得,是家校共育的最好见证。
  同时,社区成了思政实践的“大课堂”。郑州路社区、大连路社区与学校联动,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亲子行动”“敬老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们在服务社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年覆盖家庭超过200户。
  面对数字时代,该校率先搭建智能育人平台。依托日照教育云平台,一个汇聚了超万条微课、红色故事视频、法治教育案例的线上思政资源库应运而生,学生和家长可随时随地进行“云端学习”。
  更值得一提的是专属协同育人平台。当一名学生在“红街”党建联盟参加完“学雷锋志愿服务”后,社区辅导员可以在线填写实践评价;家长随即在平台上反馈孩子在家中的相关表现;班主任则结合其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最终形成一份立体、动态的成长档案。这种“数据互通、成果共评”的机制,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割裂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都清晰可见。

让思政之“盐”融于生活之“汤”
  经过多年的扎实实践,校家社网“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结出了丰硕成果。近三年,该校有200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红色故事讲解等比赛中获奖;教师团队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12项;学校更是接连获评“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相关经验被多家主流媒体反复报道,其示范效应日益凸显。
  展望未来,该校负责人表示:“‘大思政课’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种育人生态。我们将继续优化‘15分钟大思政课育人生态圈’,吸引更多力量加入联盟,并升级数字平台,实现育人资源的智能匹配与精准推送。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思政教育像盐一样,自然而然地溶解到学生成长的各种‘汤’中,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真正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注入不竭动力。”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的探索证明,当学校、家庭、社会与网络携起手来,共同绘制一幅育人“同心圆”时,思想政治教育便能突破学科的藩篱,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支撑学生奔赴远大前程的坚实脊梁。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破边界 融合赋能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