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跳出“照本宣科”的老思路,深挖新时代雷锋精神内涵,岚山区明珠路小学解锁“大思政”育人新模式———
从“学榜样”到“成榜样”
图片

  全媒体记者 费洪芹 王倩倩 通讯员 范嘉楠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前不久,岚山区明珠路小学的雷锋展室里,五年级学生郑羽馨捧着《雷锋日记》诵读,清亮的声音穿过人群,将雷锋的故事轻轻落在同学们的心上。
  围坐的孩子们眼神发亮,有的悄悄记下感悟———这样温暖的画面,在这所“全国雷锋学校”里,早已是日常风景。
  近年来,该校以雷锋精神为笔,绘就“124”育人蓝图,让精神力量走出课本、融入生活,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亮的光。
  一个核心引路,让思政教育“燃”起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道考题,明珠路小学用“雷锋精神”给出了生动答案。该校跳出“照本宣科”的老思路,深挖新时代雷锋精神里的“奉献、敬业、创新、创业”内核,搭起“价值引领+主题激励+学科浸润+文化熏陶+实践锻炼”的五位一体育人框架。从量身定制《雷锋精神培育实施方案》,把育人目标细化到每个年级,到将雷锋精神悄悄“藏”进德育细节———课间的文明提示、课堂的互助小组、课后的志愿服务,每一处都藏着思政教育的巧思。在这里,思政不是生硬的道理,而是老师讲的雷锋故事,是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悄悄在孩子心里种下向上向善的种子。
  好的教育,离不开一群“引路人”。明珠路小学拉起两支“思政铁军”,为育人之路保驾护航。一边是“砺珠党员先锋队”:优秀党员教师带头挑大梁,把思政课上得有声有色。“党员示范课”上,老师用安东卫连的红色故事点燃学生热情;“思政教研沙龙”里,大家围坐讨论,把雷锋精神和课本知识巧妙结合。党员教师就像“领头雁”,带着全校老师探索思政教学的新方法。另一边是“新时代雷锋式思政教师队伍”:专兼职思政老师和班主任手拉手,推出超受欢迎的“双师课堂”。在《我们班他们班》课上,思政老师讲雷锋的集体精神,中队辅导员结合班里的互助小事展开讨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奉献”二字理解得明明白白。该校还通过“培练评”机制和“准入退出”制度,让老师常学常新,保证每一堂思政课都有质量、有温度。
  实践中,如何让雷锋精神真正扎根校园?学校在“四项融合”上另辟蹊径。文化里植“基因”:12处“思政微课堂”散布校园———雷锋雕塑前,常有孩子驻足仰望;文化长廊下,大家指着雷锋事迹图小声讨论;展室里,“雷锋人生地图”贴纸游戏、“精神密码”寻宝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读懂雷锋。学科里融“元素”:老师深挖本土资源,把绣针河生态保护的故事搬进科学课,将安东卫连的英勇事迹融入语文课,还编写了《锋声》校本教材,让数学里的“互助解题”、美术里的“雷锋主题画”,都成了思政教育的载体,实现“一科一亮点”。活动中践“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里,孩子们走进社区帮老人打扫;“爱心义卖”现场,孩子们筹来的钱帮困难同学买文具;“河道清洁”时,小手捡起垃圾,让河水更清澈。至今,学生公益实践超3000人次,“明珠雷锋银行”已资助120余名同学。教科研中强“深度”:依托省级课题,学校探索出“一标四化”育人路径,相关成果拿下日照市“大思政课”优秀案例一等奖,让育人实践更有方向、更有力量。
  如今的明珠路小学,雷锋精神早已融入日常:课间,“红领巾志愿岗”的孩子主动维持秩序;放学后,“环保小队”带着工具清理校园周边;节假日,“敬老组”的身影出现在社区,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我们不想让‘学雷锋’只是口号,而是要变成孩子们每天的习惯,一个微笑、一次帮忙,都是雷锋精神的样子。”校长滕春燕的话,道出了该校的育人初心。
  从一间展室到一所校园,从一个故事到一种习惯,岚山区明珠路小学用雷锋精神串联起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在这里,雷锋精神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孩子们身边的温暖与力量,更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小学“大思政”建设之路,为新时代育人写下了独具温度的“明珠答卷”。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学榜样”到“成榜样”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