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照玲 王越 报道
本报讯 一叶知秋意,非遗润人心。11月1日,“非遗见秋”五莲艺术集在户部乡乡土文化大集热闹启幕。这场以秋为媒、以非遗为魂的文化盛宴,不仅让游客在山水间邂逅传统之美,更以多元形式推动非遗活化传承,为五莲秋日文旅注入了持久生命力。
漫步艺术集现场,浓厚的文化气息与秋日氛围相得益彰。来自五莲本土的刘氏盘扣、五莲割花、五莲剪纸、日照绿茶制作技艺、葫芦烙画、马池彬陶艺等非遗项目依次排开,这些从五莲水土中“长出来”的传统技艺,带着乡土的温度与时光的沉淀,吸引着游客驻足端详。
“非遗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能亲手触摸、亲身感受的生活美学。”活动主办方杨志波介绍,本次艺术集精心设计了“敬秋”“品秋”“赞秋”“塑秋”“秋音”五重沉浸式玩法,让非遗传承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体验。
与此同时,日照黑陶、淄博泥塑、大师雕塑、高密植物染等外地优质非遗项目同台亮相,不同地域的文化瑰宝在此交流互鉴、碰撞灵感,共同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日艺术长廊。
来自青岛的游客王女士带着孩子全程参与了活动,脸上满是笑意:“早就听说五莲的秋天风景美,没想到还能赶上这么有意义的非遗活动。孩子亲手做了陶艺小摆件,还学会了简单的盘扣技巧,既玩得开心又学到了知识,这种沉浸式体验比单纯观光有意义多了。”她表示,这次旅行不仅欣赏了五莲的秋日风光,更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回去后会推荐给身边更多朋友,下次还要来体验更多五莲非遗项目。
在“塑秋”体验区,孩子们围在陶艺传承人身边,笨拙却认真地揉捏陶土,试图复刻心念之物的模样;“品秋”环节,游客们一边品尝用传统工艺炒制的日照绿茶,一边聆听茶艺人讲述茶叶种植与制作的故事。
来自济南的年轻游客李先生则对跨地域非遗交流印象深刻:“平时很少有机会能一次性看到这么多非遗项目,五莲本土的割花技艺很有特色,淄博泥塑的造型也特别生动。尤其是看到传承人之间互相探讨技艺、交流创新思路,能感受到非遗传承的活力。”他认为,这样的活动让传统文化不再“高冷”,反而变得亲切可感,也让旅行多了一份文化厚度。
非遗传承,核心在人。这场艺术集不仅是技艺的展示舞台,更是传承人之间思想碰撞、灵感激发的平台。五莲盘扣传承人刘冬梅坦言:“和外地同行交流后收获很大,他们在非遗创新方面的思路给了我很多启发,接下来我也想尝试将五莲的山水元素融入盘扣作品,让传统技艺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外地非遗传承人也表示,五莲的乡土文化氛围浓厚,这次交流为他们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
作为一次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非遗见秋”五莲艺术集以文化为纽带,架起了地域交流的桥梁,也让更多人成为传统文化的欣赏者、传播者与传承者。
五莲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五莲将继续搭建此类文化交流平台,让非遗在交流中活化、在创新中传承,让更多人在非遗中看见秋天,在秋天里读懂五莲,让传统文化成为五莲文旅最亮眼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