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日照市四个集体与个人获得殊荣,他们以实干实绩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暖心篇章——
□ 全媒体记者 陈蕾
清晨的校园里,孩子们围绕“民族团结”主题挥动画笔,一幅幅生动的手抄报描绘着各族儿女心手相连的美好图景;城乡道路上,一辆辆身披“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标语的“民族团结号”公交车,如流动的旗帜穿梭于大街小巷;社区活动中,各族群众携手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在重温历史中凝聚共识……如今的日照,处处涌动着民族团结的暖流,“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这幅温暖画卷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故事。近日,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日照市四个集体与个人获得殊荣——— 东港区教育和体育局、岚山区交通运输局被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莒县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丁德泉、市委统战部民族科科长崔涛荣获“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他们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共同书写着港城大地民族团结进步的暖心篇章。
■ 东港区教育和体育局———育团结之苗 绽和美之花
走进东港区的校园,浓郁的民族团结气息扑面而来。文化墙上,各民族风情图文并茂,生动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课堂上,《石榴籽一家亲》等校本课程妙趣横生,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植心田;研学活动中,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场面温馨动人……
“教育是浸润心灵的艺术,民族团结教育更要讲究春风化雨。”东港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近年来,该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团结的种子在校园里自然生长。
课程育人,播撒团结种子
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低年级通过《童心绘团结》游戏课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多元文化;中高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等课程,系统了解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初中阶段则通过《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三节精心打磨的主题课入选省级平台,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优质资源。
实践育人,增进情感认同
依托全区19处实践基地,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在涛雒镇“红石榴小院”,学生们聆听各族群众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在实验四小的“丰收节”上,各族学生一起体验劳动乐趣,分享收获喜悦;“红色书信漂流”活动让相隔千里的孩子们通过书信交流,建立起深厚友谊;与新疆学校互赠图书4万余本,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架起了心灵相通的桥梁。
师资共建,拓展教育视野
通过建立跨校教育共同体,东港区打造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空中课堂”等品牌项目。三年来,派出援疆、援黔教师37人,他们不仅带去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成为民族团结的使者;承接新疆、重庆等地教师跟岗培训50余人次,开展“云讲座”“云参观”20余场,让教育交流突破地域限制。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拓宽了民族团结教育的视野。
如今,行走在东港区的校园里,处处可见民族团结的生动场景,时时可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温暖力量。这颗深植于师生心中的种子,正沐浴着阳光雨露,绽放出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
■ 岚山区交通运输局———车轮绘团结 路网连民心
清晨的岚山,一辆辆“民族团结号”公交车整装出发,穿行于城乡脉络,成为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这不仅是一种便捷的出行工具,更是岚山区交通运输局成功创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生动缩影。
提高站位,凝聚团结“向心力”
岚山区交通运输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交通运输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研究制定《岚山区交通运输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年行动计划》等8份关键文件,构建起“班子带头、科室联动、党员主力、全员共创”的责任链条。
同时,该局通过组织开展60余次专题学习研讨,让“民族团结是发展基石”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名干部职工心中,凝聚起“开路先锋”的磅礴力量。
流动风景,传递团结“好声音”
“以前进城区得折腾大半天,现在‘民族团结号’一趟直达,方便!”说起这趟公交,家住巨峰镇的回族群众马大爷赞不绝口。
如今在岚山,6辆“民族团结号”公交车每日服务着3000多人次的各族群众,110辆出租车化身移动的民族团结使者,123处电子站牌滚动播放着暖心标语,共同构筑起立体化的宣传网络。
今年9月,岚山至江苏赣榆的跨省“民族团结号”客运班线正式开通,省际各族群众往来更加便捷。据统计,2024年以来,岚山区省际旅游包车客运量突破13万人次,其中往来西部地区的就有2600人次,交通动脉持续为跨区域民族团结注入活力。
暖心服务,架起交往“连心桥”
“跑长途最愁的就是吃不上热乎饭、歇不好脚。在这儿,花15块钱能吃饱,20块钱住上一晚,还有免费热水和淋浴。”常年奔波的货车司机石师傅对“新岚山司机之家”感慨不已。
这个年服务量超23万人次的温馨港湾,已成为凝聚各族货运司机的“温暖之家”。此外,300余人的“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交通一线,50处服务岗亭如石榴籽般散布全区,全年无休提供暖心服务。
从“爱心送考”到“法治‘典’亮企业”,从跨省客运线路的开通到“快递进村”的全覆盖,每一项服务都彰显着“民族团结‘驿’家亲”的温暖理念。
路通业兴,铺就共同“幸福路”
路通,则业兴;业兴,则民心齐。如今的岚山,行政村通公路、通客车率双双达到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自然村通硬化路实现全覆盖。4条客货邮融合班线让邮件当日直达村庄,2024年快递业务量突破1亿件,“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愈发畅通。
通过岚山的公路,有4694车木材运往青海、新疆等民族地区;日照的绿茶、海产品也依托便捷物流“鲜达”远方。伴随着盐茶古道等6条精品旅游路线的打造,年接待游客589万人次的岚山,正用交通的力量助推着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发展红利中情感更融、心贴更近。
从公路到蓝天,从传统运输到低空经济,岚山区交通运输局用实干和担当书写着“籽籽同心·通达天下”的动人篇章。如今的岚山,路网延伸之处,皆是各民族交往交融、兴业致富的热土,在车轮滚滚中,跑出了民族团结的“加速度”。
■ 丁德泉:
二十三载深耕 静待石榴花开
在莒县这片热土上,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 他时而带领各族群众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在革命旧址前重温峥嵘岁月;时而奔走于社区街巷,将温暖与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家中;时而在培训班上循循善诱,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进每个人的心田。
他就是丁德泉,一位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凝聚人心的民族团结践行者。
红色教育,铸牢共同体之魂
“我们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革命精神成为凝聚各族群众的精神纽带。”这是丁德泉常说的话。
每逢重要节日,他总会精心组织各族群众走进莒南县大店镇红色圣地、莒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他带领群众参观招贤镇本色教育基地,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每年他都会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这种持续性的教育活动,如同春风化雨,悄然提升着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危难时刻,彰显团结之力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时,丁德泉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他不仅投身社区防控一线,更积极发动各族同胞奉献爱心。
在他的感召下,各族群众踊跃捐款捐物,总价值超过6万元的口罩、消毒液、食品等急需物资,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及时送达抗疫一线。
“中华民族一家亲,危难时刻见真情。”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时,丁德泉再次挺身而出,个人带头并倡议筹集2万余元善款,将莒县各族群众的爱心送往千里之外的河南灾区……这些善举,不仅解了灾区群众燃眉之急,更温暖了无数颗心,彰显了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
尊老助困,凝聚团结之心
丁德泉深谙民族团结的基础在于民心相通,而关爱困
难群体是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纽带。多年来,他坚持将尊老助困作为
一项常态化工作。每逢佳节,他总会带着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到30余名生活困难的老人家中走访慰问。
每到一处老人家里,他都和老人亲切地拉起家常,细致询问老人身体状况、饮食起居及生活难题,耐心讲解安全生活常识,将党的关怀与温暖精准送到老人身边。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增进了社区邻里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润物无声中让各族群众的心贴得更近、手牵得更紧。
二十三年来,丁德泉将履职尽责与促进民族团结紧密结合,用一件件暖心“小事”筑牢民族团结根基,为描绘“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图景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答卷。
■ 崔涛:
用实干之笔绘就民族团结温暖画卷
说起崔涛,同事们总会提到他的“认真劲”。在他看来,民族工作无小事,把每一件分内的事做实、做好,就是最大的成绩。正是凭着这份执着与坚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是民族政策的“落实者”,更是团结的“宣传员”。面对民族工作的政策法规,他总能沉下心琢磨透,把条文背后的逻辑、深层次的含义吃透,再用大家听得懂的家常话、接地气的大白话拆解清楚,让“纸上条文”变成“嘴边道理”。同时,他连续多年主动牵头,精心组织全市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从课程内容筛选、培训课件打磨到学习形式设计,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他让党的民族政策不再是纸上条文,而是成为基层干部手中会用、群众心里认可的“暖心工具”。
他是共赴梦想的“筑路者”,更是拼搏的“同行人”。为在孩子们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创新探索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育人工作模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日照校园绚烂绽放。新营小学的6336“和美评价体系”、金海岸小学的13456“同心圆工作法”等鲜活经验,不仅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更被国家民委推广转发,让好做法辐射到更广领域。
这份认真,同样绽放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赛场上。2024年,为助力山东代表团实现板鞋竞速项目奖牌零的突破,他与团队在训练场和竞赛场反复打磨,定方案、强心态、抓体能、抠细节。当板鞋竞速2×100米项目斩获二等奖,那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见证了赛场荣耀,更印证了体育是凝聚人心、增进团结的坚实之路。
他是共富发展的“连接桥”,更是友谊的“播种机”。为助力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他积极推动山东五征集团参与“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在新疆建成农业产业示范园,不仅为当地农业注入新动能,更带来300多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这份跨越千里的携手,成为民营企业助力边疆发展的生动样本。2023年6月,五征集团在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2024年9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不仅如此,崔涛连续两年组织落实国家级“三项计划”试点项目,推动“爱在山东 和融日照”行动落地见效。“新疆‘石榴籽’山东过大年”活动中,32名新疆学子与日照家庭结对过年,当鲁疆风情的年夜饭香气四溢,当孩子们的笑声在港城回荡,“中华民族一家亲”有了具体可感的模样,“花开日照石榴红”的民族团结品牌也更加闪亮。
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崔涛心里揣着责任,手上攥着实干,凭着认真执着的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点一点落实到机关、社区、学校和企业,用心用情守护着港城民族团结之花,让它开进每个人的心里。
从书声琅琅的校园到四通八达的交通干线,从温暖和谐的社区到千里之外的边疆,日照市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一个个务实举措、一件件暖心实事,书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彩答卷。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正是“花开日照石榴红”最生动的注脚,是“以实干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真实的体现。未来,日照将继续谱写团结奋进的新篇章,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港城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