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我区巨峰镇相家峪村口的土地上,400亩丹参花陆续绽放,随微风摇曳,散发着幽幽药香。
从丹参地旁的马路径直往前走,来到离村不远的圣山脚下。村党支部书记相金昌正忙得团团转,手中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安装配套设备、景区美化绿化、办理手续,每天都有很多事……”预计今年年底,这个由相家峪村集体打造的集农耕、采摘、观光、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旅项目正式运营。
“2020年,我放弃了房地产公司高管的工作,回到相家峪当村书记。刚回来的时候,发现村里账本上只有不到两万块钱。”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成为相金昌这些年的“心头大事”。
“我们村有圣山这个天然的资源,要是搞乡村旅游,说不定能行!”在一次村民会议上,相金昌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同。然而,受限于人才、资金、土地的制约,他的想法一直未能落实。
从今年开始,压在相金昌心里的这块大石头逐渐落了地。
此前,相家峪村与周边的小官庄村和肖家峪村共同组成了相家峪特色农业种植片区。2023年11月,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种植片区建设,区委组织部向相家峪、小官庄、肖家峪3个村集中选派第一书记,成立“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3名第一书记的到来,一下子为相家峪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改变。
来自区自然资源局的相家峪村第一书记顾伟路了解到项目用地需求后,第一时间入户走访,积极征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后,发挥派出单位资源优势,协调来专业技术团队,为相家峪编制新一轮村庄规划,通过优化用地规模和布局,保障了项目顺利落地。
来自区委组织部的肖家峪村第一书记李汶灿得知文旅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后,主动到农业农村、财政、水利等部门单位咨询政策、沟通协调,经过一番努力,先后争取到相关政策资金200余万元,解决了项目启动资金的难题。
来自区人社局的小官庄村第一书记丁强发现项目运营人手紧张,马上到派出单位对接相关政策。在人社部门“乡村振兴就业超市”的牵线搭桥下,帮助招引了两名有返乡创业就业愿望的年轻人,一个跑产品销售、一个管景区运营,干得风风火火,不亦乐乎。
随着一个个难题的顺利解决,村民们纷纷向第一书记竖起了大拇指。今年,在第一书记们的推动下,片区内的3个村成功流转土地1000余亩、山场1500余亩。土地种上了丹参、芋头、黑小麦等特色农作物,山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展起了乡村文旅项目。相金昌预测,文旅项目营业后,集体增收将有望达到200万元。
“实现乡村振兴,单打独斗不免势单力薄。‘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可以破解单个村居资源分散、规模较小、各自为战的难题,实现群策群力、抱团发展。”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田国磊说。
从去年开始,我区从3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中筛选7个片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根据第一书记的自身优势和片区的匹配度,对第一书记排列组合、集中选派,同时在帮扶片区成立临时党组织,跨村居、跨领域、跨行业的“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开始发挥作用。
“第一书记组团来帮扶,我们对将来的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相金昌说,在今年举办的全市第一书记展销会上,来自相家峪片区的特色农产品在展位上一枝独秀,接到了不少新订单。“未来,我们还将根据第一书记的专业特长和资源,组建‘农民夜校’,给村民们讲党课、讲技术、发展,让村民在经济上富起来的同时,头脑也充充电。”
抱团,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还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由帮扶片区临时党组织牵头制定的村务规范运行流程图,成了规范村干部办事流程的“行动指南”;在帮扶片区核心村打造党群服务综合站点,推动59项民生服务事项下沉片区,实现“一站式办理”,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服务;投资890万元新建、修缮水利项目8处,整理、改造道路项目11处,升级村级活动场所、提升村居绿化11处,基层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
据统计,“第一书记帮扶共同体”成立以来,已推动派驻单位、包联企业等到村开展活动283次,累计投入或协调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