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新岚山20241031期 >> 第A2版:要闻
黄海明珠展新姿 奋进岚山涌新潮

  一座城,因港而兴;一群人,因海而变。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日照市岚山区迎来了建区20周年。
  岚山的20年,在求索中发展,在奋进中蝶变;岚山的20年,在产业布局的新版图中,描绘了精彩的图案。
  港城融合、产业兴盛、乡村振兴、民生发展,昔日渔村正成长为新时代现代化滨海新城,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

港城相拥展新姿
  近日,一艘来自澳大利亚、满载30万吨铁矿砂的货轮,停靠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17#泊位。自动化卸船机以每小时2000吨的速度执行作业。这是今年1月份刚刚投用的全国首条整机自动化卸船作业线。“20年前的岚山港,机械化水平低、效率也低,吞吐量提升很难。现在不一样了,不仅机械化、自动化,还实现了智能化,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安全、更高效。”1994年进入岚山港工作的,生产调度中心计划管理班值班主任陈淑刚见证了一座港口的现代化成长之路。陈淑刚记得,岚山区刚设立时,港口仅7个泊位,最大的只有5万吨级,货种只有木材、煤炭、木薯干等,大宗散货种类很少。如今俯瞰岚山,在64.47公里的海岸线上,亿吨大港岚山港格外显眼。这里规划布设生产性泊位184个,30万吨及以上泊位已建成5个。巨轮进出、货流穿梭,铁矿石、焦炭、镍矿等大宗散货和钢铁、木材等杂货运输繁忙,2023年吞吐量完成2.7亿吨。见证港口成长的同时,陈淑刚也目睹了港口带来的百业兴旺。2000年前后,岚山港集散的货物中,铁矿石比重增加,带来了钢铁产业集群的萌发。依托原材料和物流运输优势,2003年日照钢铁在这里建起第一条生产线,并迅速成长为山东省最大的单体钢厂,连续15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016年,山东钢铁在这块热土打下桩基,2020年全线达产。岚山钢铁产业成为日照市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依靠港口优势成长起来、集聚发展的还有木材加工、化工等产业,它们为城市壮大注入了强大动力。相比2005年的零星态势,木材产业已有长足发展。如今,全区有1300多条木材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超450万立方米。
  随着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岚山兴业、定居,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岚山人”。
  港口与城市血肉相连,城市因港口而变化万千。产业集聚带来人口集聚,更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繁荣,新时代现代化滨海新城的轮廓更加丰满。

产业迭代现新质
  一边是炼钢转炉,火红的钢水在炉内翻滚涌动;一边是中控室,电脑屏幕上呈现各类炼钢画面。
  在日照钢铁数字管控大厅里,工人正盯着电脑屏幕上每一项参数,轻点鼠标,转炉及配套设备开始自动运作。
  20年前,那些拿大铁钎、戴防护镜,在钢花四溅炼钢平炉前操作的产业工人怎么也想不到,钢铁还能这样“一键炼成”。
  2003年,岚山区零基础开建第一条钢铁生产线。20年,这个几乎与岚山区同龄的产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近2000亿元的钢铁产业生态圈。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篇章。岚山区以创新为突破口,大力调结构,推进数智化转型,做强产业链,加快钢铁产业升级步伐。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企业上“云”催生出的新质生产力,让钢铁产业“老树发新芽”,重获竞争优势。
  近日,山钢日照公司“超大宽厚比薄规格中厚板高效产线填补国际空白”成功入选“2023年世界钢铁工业十大技术要闻”。该板材实现了中厚板最薄3.5毫米、最宽3250毫米的节约减量化工艺,用于制作豪华游轮的甲板、穹顶钢及超高强钢,产品附加值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山钢日照公司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钢板精细化微跟踪系统、“加热炉—轧机”一体化全息加热数字孪生技术等,实现全流程数字驱动智能控制,为开展本次技术攻关提供了技术支持。该技术创新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开创了低碳绿色发展新模式,获得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10项,整体水平国际领先。
  在岚山,以科技创新支撑的新质生产力,正在迸发无穷力量——
  昱岚新材料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套先进马口铁生产设备线即将上线,每年500万吨热轧卷板将在这里变为高附加值产品;山东蓝拓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突破方形常压电解槽三大技术难关,主导水电解制氢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岚山正为新质生产力厚植发展沃土。
乡村振兴正蓬勃
  日前,山东财金万泽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财金海上粮仓壹号”系列网箱的第二座网箱在日照岚山海域下水。而在今年5月份,该系列首座网箱已成功收获近30万尾三文鱼,标志着国内大规模深海养殖获得成功。
  “财金海上粮仓系列网箱共规划建设6座,总投资达3亿元,预计2025年全部下水使用。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三文鱼6000吨,产值达6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全潜式深远海三文鱼养殖集群式网箱。”山东财金万泽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永伟介绍。
  耕牧蓝海,向海图“粮”。岚山区坚持向大海要“粮田”,实施“蓝色良种”提升工程,加快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立足全产业链布局三文鱼产业发展,该区还规划建设了三文鱼产业科创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加工车间、苗种孵化基地和驯化基地等,满足苗种海化实验、养殖技术研发以及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岚山区深挖“山、海、茶”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片区推进、链式发展、全域振兴的向新发展之路。
  在今年8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茶旅大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牌岚山区“日照绿茶核心产地”。
  作为“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之一,近几年,该区持续推进茶叶品种研发、品质把控、品牌打造,形成了绿、红、黑、青、白、黄、花等全系列茶叶产品。
  建成山东首家茶叶快速育苗基地,率先繁育成功“龙井43”等国家级茶树良种;强化茶园绿色防控和茶园智慧化管理,入选首批10个全国农作物(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制定了日照绿茶、日照红茶8项团体标准,并先后被评为国家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
  与此同时,围绕产业链延伸,不断开拓“茶业+”发展新赛道。坚持科技赋能,打造集茶苗培育、科技研发、电商销售、会展研学、茶旅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这里拥有北方最全的茶树种质资源,年可繁育无性系茶苗近2000万株,卖到西藏、新疆、内蒙古、西安等地,实现茶苗“西迁南进”。坚持以茶为“媒”,先后打造了“茶乡凤鸣”“甲子春望”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茶旅融合样板。

民生事业有温度
  “吃饭不用愁,到点端上桌。天天不重样,人人乐呵呵。”在岚山区虎山镇黄家峪村养老服务中心,问起用餐感受,老人王桂文张口说起了自己编的顺口溜。
  这简简单单几句话,却是众多老人的肺腑之言。他告诉笔者,全村75周岁以上老人有100多人,每天上午早早来到养老服务中心。有剪纸的,有唱戏的,还有聚在一起看下棋的,好不热闹。在家待着没什么意思,都愿意来。刚过11点,志愿者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大家放下手里的娱乐活动就去吃现成的。
  热乎饭加上热闹气氛,养老服务中心成为老人们的“乐园”。在岚山,这样的乐园有374个,已实现村村覆盖。
  “十四五”期间,岚山区老年人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全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约10.46万人,占总人口的24.2%。
  面对养老“困局”,2021年,岚山区通过政府主导、镇街主责、村居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建设了区、镇、村、家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在建设过程中,区财政给予每个村级养老服务中心80%的一次性建设补助,配备了多功能护理床、按摩椅、灸疗电疗等理疗设备,向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全方位服务。
  城市发展有没有温度,最先感知到的是人民群众。近年来,岚山区围绕“一老一小”用情用力兜底线、惠民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以有温度的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
  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该区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全区优质幼儿园占比达75%。加快区实验中学小学部建设,有序推进新高中、玉泉小学等项目,促进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中教育提质增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打造医康养综合体2处、农村医养结合服务中心10处。推动医疗体系智慧化建设,实现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一键可达”。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新岚山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黄海明珠展新姿 奋进岚山涌新潮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