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父亲的手艺
  

王贵霞
  每每周末回家,吃完饭,陪父亲、母亲坐在家里闲话家常时,总是我和母亲在絮絮叨叨,父亲总会坐在一边,点一支烟,一边吸着,偶尔插一句话,要不就问他时才会说几句。父亲总是沉默着,一副很深沉的样子。
  在我小时的记忆里,父亲便是如此。
  平日的父亲总是在外面忙忙碌碌,无暇顾及我们,年少的我们也总是贪玩,饿了、困了,一般都去爷爷奶奶家,所以父亲能陪我们的时间便更少了。
  年轻时的父亲在拖拉机站工作,他开的是50的大拖拉机,非常的高大威武。从拖拉机站回到村里后,父亲又在大队里主管磨房,维修果园里的机器、抽水设备等。那时的父亲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对象,干着轻松的技术活,拿着村里最高的工分。改革开放后,村里添了更多的拖拉机、收音机、缝
  纫机,父亲便更忙碌了。
  夏天闲暇时,父亲还会用白腊、杨柳、棉槐的枝条编制很多种家用的箩筐。粗糙的枝条,父亲会编成农用的提篮、草框;精致的枝条,父亲会去掉皮屑,打磨得异常光滑,编织成饭桌上的笸箩,家用豆腐作坊里的筛子等物品;秋忙过后,父亲又会用玉米裤编制坐垫、装盛馒头的箩筐;还会把高粱的秸去掉内心,削成均匀的长短50—60公分不一的一片一片,编织成床上睡觉用的席子……所以,父亲总是比别人忙碌,来找父亲的乡里乡亲也总是络绎不绝,父亲总是有求必应。这样的次数多了,家里来人,母亲就免不了在背后唠叨父亲多管闲事,我记得母亲唠叨久了,父亲便不耐烦地顶撞母亲,“没难处,谁会开口求人!谁能一辈子不求人?过日子,不就相互帮衬着,你帮我,我帮你……”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有求别人时,总会拿出家里的好酒好菜来招待,所以父亲几乎吃遍了村里家家户户的饭菜。父亲的人缘在村里便也是最好的。
  父亲虽凭借他灵巧的手,吃遍了村里的美味佳肴,但父亲对饭菜却是很能将就的。饭桌上有什么,父亲便吃什么。菜咸时,父亲会少吃或不吃;菜凉时,父亲会倒上碗水烫一烫;没菜时,父亲找个辣椒沾点酱,吃点咸菜条,也就打发过去了。每每看我们挑剔饭菜时,父亲总会讲过去的艰苦岁月,讲生产队时的稀饭怎样的稀薄……对于父亲来说,只要能吃饱肚子,便是一顿好饭。
  父亲是个极其固执的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舅舅借钱,给父亲在村里开了一家机械维修店兼加油站,但父亲习惯了村里传统的老规矩,但凡乡亲有活,父亲总是上门免费服务,维修店便会关门;但凡乡亲加油时,父亲总觉乡里乡亲,称上总要高点才是。母亲和舅舅几次三番地说他:谁要维修,你让他弄店里修不就行了,你非得关了店门去上门干?那油咱也是凭钱买来的,你这个高点,那个高点,咱还赚什么钱……父亲总是一声不吭,乡亲来找他时,他还是照旧的上门,乡亲来加油时,他还是照样的高点,所以那店后来便开不下去,不得不关门了。
  那时的农村,家家户户虽说日子有所改善,但也都过着紧巴巴的。村里让孩子上学的人家并不多见,让女孩上学的就更少了。唯有固执的父亲,不顾叔父、大爷们的纷纷劝告,仍坚持让我们哥妹四个读书,因此,那时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更要拮据。
  固执的父亲为了维持家里的生活,为了我们哥妹四个都能继续上学,便离开了家,到烟台工地去打工了。父亲凭借他灵巧的手,在工地上很快从小工变成了大工,开始了他的建楼盖房的生涯。从那时,维修机械、编织箩筐成了父亲的副业,因为一年父亲在家的日子也并不多见。
  但父亲的好人缘却没有因为父亲的离家打工而消失。父亲不在家,我们哥妹四个上学,家里的农活重担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再能干,一些重体力活还是干不了的。这时,村里的乡亲们只要靠着我家地的,都会主动地帮一把,谁家浇地会捎带着给浇了,收割庄稼时也会顺便给拉回家来……所以父亲在家时,总觉受了乡亲们的恩惠,谁家再盖房子、搞建设,父亲都会主动去帮忙。因此,后来等父亲给我哥盖房子时,村里的很多人家都带着烟酒来帮忙,房子盖好了,家里的烟酒还有很多。等我们哥妹相继考上学后,父亲愁得四处筹钱时,乡亲们都会主动借钱给父亲。每每这时,一向少言寡语的父亲,总会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哥妹几个:“做人要懂得回报,咱们这些乡亲,都是好乡亲啊!你们以后考上学,有出息了,也不能忘了人家,路上碰见他们都要喜着先打招呼,可不能怠慢了人家,更不能装大爷……”
  父亲就如同家乡的土地般平凡、朴实,又如同家乡河沟里的蒲草,总是韧性十足,不管岁月给他什么困境,父亲都默默地承受着,一路走过……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百姓写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父亲的手艺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