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秋收
  

刘朝阳
  秋风起,天气渐凉,到了秋收的季节,于是,跟许多小伙伴一样,我的外套褂子里面也被老妈缝上了两个大大的内兜,从胳膊窝一直垂到了下摆的那种。
  这两个内兜,能盛下不少物品。
  小时候,小伙伴们都是散养的,一是家家户户孩子多,再说路上也不像现在这样车水马龙的,所以不用担心交通安全问题。吃过早餐,我和三三两两的孩子就结伴放飞到田野里面去。到了中午,肚子饿了,自然就赶回来了,并且总带着两大兜让老妈满意的“战利品”。
  那时候,农活归生产队统一管理,收成统一分配。秋收之后,地里总会稀稀拉拉地留下一些花生、稻穗、地瓜啥的,在我们眼里,这些都是值得四处寻找的宝藏。
  捡花生不是件容易活,地面上残留的,早就被人捡走了,所以得用工具,一般是用一个小铲子挖。顺着花生沟垄向前松土,只要有耐心,总会有惊喜。
  因为我们的“工作”不是硬派的,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娱乐。挖一会儿花生,然后撒一会儿野,年龄稍大些的,还能带着“洋火”(那时候火柴早就国产化了,但大人们还习惯称作“洋火”),找上一堆干秧子,生起火来烤花生。时间过得很慢,感觉一上午能做不少事情呢。
  后来,我被老妈安排去放猪,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找花生的好办法。赶着一头老母猪和十几头小猪仔到了花生地里,小猪仔们只知道到处撒欢,但老母猪却在认真地用嘴拱地,不一会儿就把埋着的花生拱出来了,我赶紧跑上前去捡起来放进兜里。老母猪认真地低头拱地,我就一路捡,偶尔也让它吃几个犒赏一下。老母猪任劳任怨,对我的不劳而获行为没有丝毫的不满。不多久,我的两个衣兜就满了,这种方法效率很高,比用小铲子强多了。
  中秋过后,该收稻子了。
  村南有一大片稻田,稻子成熟时,整个稻田金灿灿的,煞是好看。收割的时候,生产队组织男女老少一起上阵,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壮观得很。
  前面有人用镰刀把稻秸齐根割下,后面的人捆成捆,然后有人用小推车把成捆的稻子运到打稻场堆成垛,之后就是用比较原始的脱粒机打稻子。上交完国家的公粮后,大队按照各家的工分,分配到户。
  我们这些顽童的任务,一是不要添乱,再就是割完稻子捡稻穗了。跟捡花生不一样的是,捡稻穗是有组织的,捡来的稻穗不能带回家,要上交,所以两个大布袋兜子就起不上作用了。
  捡稻穗的主力军是上小学的学生,我们没上学的只是些散兵游勇,不过很眼馋他们一队队人马由老师带着浩浩荡荡赶赴村南稻田,于是偶尔也加进去忙活一阵子。
  大雁南飞的季节,该收地瓜(红薯)了。这时候天气愈发清冷,好几个补丁的小褂子外面再套两个褂子也觉得冷。地瓜挖出来,按户分配完后,一部分要窖藏。窖子修的就像是防空洞似的,可能取经于陕西的窑洞。从洞门口进入,中间一条长长的通道,两边有很多小洞,能储藏好多地瓜。这窑洞也是我们经常光临的地点,因为比较适合捉迷藏。
  剩下的那些地瓜是要被切成地瓜干的。晴朗高远的天空中,朵朵白云慢悠悠地飘过,地瓜地里,一台台简陋的切片机在卖力地运转。地瓜放进了入口,村里的汉子转动摇柄,一片片雪白的地瓜干从出口飞了出来,落到了篮子里。篮子满了之后,两个妇女赶忙过来抬走,均匀地晾晒在地瓜垄上。
  几天之后,整个田野铺满了片片白色的地瓜干,远远看去,像是下了一场大雪。现在的地瓜瓤有很多种颜色,但印象中那时全是白色的,可能是白瓤的地瓜产量大的缘故吧。
  地瓜干晒干取走之后,又轮到我们来挖掘宝藏了。地瓜个头大,一般不容易漏下。但经一些小伙伴传授经验,还是能找到漏网之鱼,办法就是循着地瓜墩周围的裂缝挖起,会挖到一些游走的地瓜。地瓜个头比花生大,所以两个大布袋兜子也发挥不了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小篮子。累了就在地里找个坑躺一会,一是避避风,再者还可以望着天,欣赏人字形的大雁群由头雁带队在天上嘎嘎地飞过。
  小时候比较喜欢秋天,主要是因为可吃的东西多,除了能填饱肚子,还能获得很多的乐趣。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写手展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秋收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