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
青赵公路东西横穿大岭,将大岭一分为二。岭的南侧,是淞晨优质茶叶基地。淞晨茶业依托这里优质的茶园,办起了融采茶、炒制、购买、住宿、科创为一体的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据了解,前几年公司的茶叶产品卖到了澳大利亚。现在来看,却见不到采茶炒茶的景象,只有几座造型美观而又独特的楼房建筑耸立在那里,满岭的青翠在那里。
茶仓北侧,便是大名鼎鼎的御园春茶厂。这个茶厂的御园春牌红、绿、白、黑系列茶产品,畅销省内外。
沿着青赵路,由此向东五公里,便会到达上世纪“南茶北引笫一村——巨峰镇西赵家庄村”。这个村也刚好位于青赵路北侧,从南向北望去,写着“南茶北引第一村”几个大字的映壁墙座落在村南北中心大街的北首,格外引人注意。人们常常到这里驻足沉思,思考南茶北引的伟大创造。
这里的村民巧打“南茶北引第一村”的品牌效应,发展“茶叶+旅游+观光”的复合型经营模式,收入相当可观。茶乡稻场,碧波山庄,松林山寨,朝元观景,茶家体验馆,南茶北引第一茶场等等,这些独特的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茶乡三月,林木不秀但茶的韵味更鲜明,夏花未发但茶的清香却更幽远。
三月小阳春,茶农忙起来了。你看,岭上岭下的茶园里,处处都可见茶农在手持剪茶机,在修剪掉经冬干枯的老枝,让新春的嫩枝嫩芽向阳而生!
五
南茶北引到巨峰,也即安徽的群体茶在江北鲁东南的日照扎根生长,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末期的事情。从最初的引进、试种、成功,再到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历经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安徽群体茶已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土地、气候。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茶在江北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巨峰镇就已发展了八万余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大镇、茶叶名镇。
尽管这几年当地党委政府注重科技助推茶叶新品种发展,培育种植了无性系茶叶,但安徽群体茶的种植面积仍无可争议地占着江北绿茶的绝大部分江山。茶叶品质越来越好,并以其茶叶叶片厚、滋味浓、耐冲泡、板栗香等优势特点,傲视南方绿茶。巨峰绿茶也成了当地老百姓的重要经济支柱,鼓起了茶农的钱袋子。
以巨峰绿茶为典型代表的江北茶已在本地深入人心。这里的村村落落,有不少农民在自家院里,房前屋后,楼的阳台上,栽上一行或几行、一盆或几盆绿茶,一是图个绿色养眼,寄寓希望常在,也是为了观察它的习性,以待更好地种植养护。
三月是适宜种茶栽茶的时候。今年的三月,天暖地湿,很适合茶叶种植,已有很多人家在自家的地里种茶了,也有不少人借助植树节的到来在自己的茶园地头栽上了松树、柏树,帮助绿茶抵抗北方独有的风寒。这松柏之香,融合着绿茶之香,在风停日午的时候,在月明如昼的时候,把天地间打造成为一个幽静淡雅清香的境界,让人陶醉。
当你伏案读书或写作累了的时侯,推开门窗,那一畦一行的绿茶,忽地映入眼帘,该是多么惬意;望望更远处一片片的茶绿,映入眉宇,那实在是太有诗情画意了。
茶乡三月,成了绿色的三月,生机勃勃的三月,希望满满的三月。
六
茶乡三月,的确是个好时侯,微风不燥,绿满田畴,柳叶细嫩,南雁北走。
整个茶乡,有茶园处绿意悠悠,南山北山已不再枯瘦,河湖汊沟有鱼虾戏游;红瓦粉墙,蓝天碧水,在江北尽显风流,简直就是一幅立体动感的多姿彩画。
古老的村落——张家沟,沟少山多岭多,山前岭南几千亩茶园正向着现代化农业迈进。滴灌,微喷,生物防治,互联网销售在山村兴起。这里的“绿茶+诗词”文化创意旅游项目正在全面改造提升。梦想茶馆,希望者茶馆,引来了无数文化名流。你可以在这里写生作画,可以在这里弹琴跳舞,可以在这里引吭高歌,在这里能满足你对乡村诗意生活的多样需求。白天来,你会强烈感觉到此地幽深静好;夜间来,你会感到其肃穆典雅。
这样的特色村庄,数不胜数,成为茶乡旅游线上的颗颗珍珠。
有人说,茶乡三月,没有四月五月的万紫千红,更没有夏收秋种的紧张忙碌;但有桃李花开,有迎春花艳,有暖阳燕飞,有鸟鸣山涧,有鱼跃龙门,有茶香可闻,有田原诗歌,说它是一年中茶乡最浪漫的时候,最诗情画意的时候,一点也不夸张。
乡村正在振兴,茶乡正在兴起。用当地人的话说,正赶上了好日子。
生活在这里,可以在山间、在地头尽情地舞龙灯,尽情地放风筝,尽情地过各种盛世的乡村节日。
你看,岁月静美的日子里,三月的风景总是透着浓浓的人间烟火。那玫瑰花棚的老板,用轿车载着满满的玫瑰花,串村走巷,卖花的同时也把花香飘散到每一条街巷。卖甜糕的大爷,骑着三轮车、电动车,在悠长的胡同里来回穿梭,把甜香送到农家门口,送到大人孩子手中。隔三叉五的村市、镇集上,卖茶的,卖蒸包的,售茶面的,那呦喝声、小喇叭声,此起彼伏,别有风趣。再加上各摊点上陈列的茶叶饼、玫瑰糕、乳油酥,此景此情满带着浓浓的乡村气息。各地商人,赶来于此,把茶叶产品带往东西南北。大集西二百米处的茶叶街,两侧楼房林立,茶厂茶店众多,建筑古色古香,成了茶乡驻地一道靓丽的风景。而巨峰集东北角的乡村大舞台,每逢大集,总是热闹非凡。
今日茶乡,芳华正浓,满目喜悦。
好一处风光无限的江北绿茶之乡,好一个温暖人心、生机盎然的茶乡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