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人勤春来早
  

乔金敏
  好久没去二妹家了,清明放假,我们便驱车前往。
  二妹所住的村子叫幸福村,一排长长的整齐化一的村民楼,家家门口仿佛都站着一模一样的“幸福”。用了好长时间,我们才找到她的家门。
  楼下两间房子的大客厅,很宽敞。大圆桌上的各色糕点早已摆放有序,茶叶蛋冒着的热气与花瓶中新开百合花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无不氤氲着来客的欣喜……如果不是门前有一片菜地,以及菜地那边一望无际的田野,你根本不会相信这里就是乡下的农家。
  而我的目光早已被菜地上那朵绽放的玫瑰牵引——— “万绿丛中一点红”,种菜与种花并举。还是早春,这玫瑰也太心急了,许是感恩主人把她放在肥沃的菜地旁,而一吐丹心;抑或是与旁边人家菜地上的那棵蜡梅花竟相开放。但不管如何,她们皆被我摄进屏中,包括那棵棵鲜嫩的大白菜……
  一群麻雀如标点般撒落在麦地碧绿的扉页上,仿佛落在我青涩的童年。放心吧,在麦行里长大的我,无论离开多久,也不会将麦苗和青草混淆,虽然此时的小草已悄悄伸出尖尖的脑袋,我一眼便认出。但那缠绕在我脚边的,一丛丛,一簇簇的绿植,我竟无从分辨。或许这就是大自然的奥秘吧。立马取出手机扫描,啊,多么可爱的拉拉藤!开着淡蓝色的小花花,你拉着我,我拉着你,顶着冷风,冒着霜雨,先于迎春花把春天早早拉到田埂上了……
  很快把所拍图片发到朋友圈。朋友们点赞有加,好评连连。其中一位远在北京的友人惊讶地说:“咋,都这般春光啦!”
  是啊。这就叫人勤春来早啊!
  妹妹与妹夫仿佛天生就是一对勤快人。那时,妹夫家境贫寒,父母过世较早,除了他一个大男人,家里一无所有。而妹妹看中的正是妹夫他的那种精明强干和吃苦耐劳的本性,她毫不犹豫就把自个儿给嫁了。
  一间茅草屋开启了她的婚后生活。白天,她忙田地里的活计,晚上就帮一家工厂做手工,挣几个碎银子。不仅如此,她还养肥了一笼笼鸡鸭鹅,养绿了一畦畦青菜萝卜,养红了一树树瓜果李枣,可是最难养的却是两个孩子啊……温暖的春风告诉她,远方有诗,也有梦想。她鼓励妹夫走出家门,她愿意守着空房,像守着一轮孤月。
  而不负厚望的妹夫,克勤克俭,烟酒不沾,驾着一辆小四轮直闯四方。饿了,就着矿泉水嚼馒头;困了,树荫是最好的床榻;想家了,他就加大油门疾驰如风……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身体瘦了,腰包鼓了,粉墙红瓦,华屋落成,两个孩子健康长大,小康生活就像圆桌上刚摘的红草莓,新鲜又绵甜。
  也许是他们把勤劳当成了一种习惯,像奔腾不息的河水,没有停歇的意思。即使日子过好了,家庭兴旺了,把小四轮变成大货车的妹夫,大年初五就向春天报到去了。
  而和我们一道去的孩子他大姑也是如此。七十岁的人了,还在做屋面防水零工。像年轻人一样,从屋顶爬上爬下,水泥扛一包。时尚的鳄鱼夹卡住花白的头发,紫红色的羽绒服裹着矫健的身板……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仿佛什么都变得令人耳目一新。
  虽说岁月不饶人,可人又何曾饶过岁月。这人一勤劳就连春天都来得这么早!想着自己不乏慵懒的样子,实在自惭形秽。深感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处于何种年龄,只要有一颗勤勉的心,积极的态度,就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自己的价值,以及活着的意味。虽然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却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生活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我想,一个勤劳善良的人,必是那最先抵达春天的人!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人勤春来早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