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军
脑海里还是盛夏的思绪,脚步却步入了收获的秋天。
家乡的秋是美丽的,一种成熟的美,一种丰硕的美。这种美来自果树上一个个红彤彤的大苹果,来自玉米地里枝梢上一片片金黄,来自田间一株株低头害羞的红高粱……
我的老家地处豫中农村,儿时每到秋收的日子,学校就开始放秋假,我们便跟随着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在我的印象里,秋收最苦最累的庄稼活当属收玉米。种植玉米好管理、产量高,乡亲们都喜欢种,而且种植面积比较大。
每年中秋节前后,乡亲们开始陆陆续续收玉米。那时候收玉米全是人工,这种体力活儿劳动量大,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一大早,路边的野草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我们便开始钻进
玉米地,大人们在前面一个棒子一个棒子掰,每隔不远扔成一堆,我和姐姐、哥哥在后面用编织袋往地头运。虽已过了处暑节气,半晌后仍有些热,再加上玉米地里密不透风,那种滋味真不好受。除了劳累与蚊虫叮咬外,有时汗水流到被玉米叶划伤的小口子上面,就会火辣辣的疼;有时汗水流进眼睛里,滋味更难受。让我对“粒粒皆辛苦”感受倍加深刻。
在地里劳动了一天,母亲看我们非常疲惫,就会从柜子里面拿出珍藏的月饼。这些月饼用黄色的纸包着,上面有一大红色的包装纸,印有“花好月圆”的字样,类似于今天的商标,四周用很细的纸绳捆着,黄色的包装纸已被月饼上的油洇透,露出斑斑油迹。大一点的月饼一包两块,小一些的一包四块,打开包装纸后,月饼表面橘黄油亮,看一眼就觉得喉头在蠕动、味蕾在跳跃……
母亲把月饼切成小块分给我们,我们一只手捏着月饼,另一只手在嘴巴底下托着,防止月饼碎渣掉到地上,吃完了月饼后,再小心地把月饼碎末倒进嘴里,此时此刻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甜蜜。
接下来开始收花生。刨花生用大镢头一下一墩连根拔起,而后把花生秧上的土抖落掉,再一一码齐。我干的是捡落在地里的花生,没干过这农活的有所不知,落在地里的花生往往个头大、籽粒饱满。不过捡花生时间久了,同样也会腰酸背痛、眼冒金星,那滋味真没坐在教室里舒服。
收完了玉米和花生,其它零星的庄稼活就可以穿插着干。估计今天绿豆熟了,赶快提着篮子去摘绿豆,不然这家伙就会自我“爆炸”。估算着明天棉花开了就去摘棉花,否则遇见秋雨就会减产。那些年,秋季农作物种类比现在多一些,除了玉米、花生,还有棉花、红薯、绿豆、谷子、芝麻、黄豆、豌豆等等。想起那甜甜的玉米秆,绿莹莹的毛豆,节节高的芝麻,脆生生的花生,黄橙橙的谷子,还有刚刚刨出来的红薯做成的甜丝丝的红薯饭,真是回味无穷。
如今秋收的方式与以前大不一样,科技的进步让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收玉米有秸秆还田机,收花生有专用机械,还有GPS定位的耕种一体化机械,乡亲们不慌不忙用机械干完了庄稼活,一幅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正在家乡的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