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春节假期将尽,单位开工的指令就发过来了,本想找个理由陪母亲过完元宵节再回去上班,看来是不行了。
知子莫如母。母亲见我欲言又止的样子,心知肚明。要知道,我在异地工作,离家遥远,一年难得回家一趟。天增岁月人增寿,母亲渐渐老了,一个人留在老家,孤独感可想而知。她一年盼到头,只望全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过个团圆年,在她的眼里,“月半大于年”,只有过完元宵,春节才算真正结束,新的一年才算真正开始。
时光留不住,聚散苦匆匆。纵然母亲心里有一千个不舍,但她心里更清楚,儿子的事业更为重要。她决定用自己方式,让我能在异乡也能感受来自家里的爱,一样享有老家元宵的味道。
离别的前一晚,母亲一直忙到深夜,她将老家的特产塞进我大大小小的行囊,静静的灯光将她投在墙上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儿行千里母担忧呀!
一夜过去,到了不得不分离的时刻,母亲红肿的眼里浮出一丝笑意,反而安慰我道:“在异地跟在家里一样,也能过一个开心的元宵节,这不,我已将汤圆粉、汤圆馅为你准备好了,到时你动一下手,煮好后趁热吃,等于尝到妈妈的味道。”
母亲依依不舍将我送上列车。一转眼,列车呼啸而行,将站台上的母亲和故乡甩在了身后,回首春节,恍然如梦。没想到,几分钟后,当我打开手机,就收到母亲发来的视频——原来她担心我不会制作汤圆,昨晚亲自演示了一遍,现场用手机录制了下来,以供我参考。一刹那,一股暖流弥漫心坎,冲淡了离别的痛苦。
终于回到了单位。繁重的工作让我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再想其它。一晃,到了元宵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相思古今同,我也不例外。在单位忙着还好,可一下班回到宿舍,孤独之感油然而生,仿佛窗外春寒料峭的江水漫过。
没想到正在这时,手机响起,是母亲打来了电话:“儿呀,今天是元宵节。元宵吃汤圆,吃了不想家。你按照我给你录制的视频做好汤圆,现场跟妈视频,妈要看着你吃。”
母亲说完,又补充了一句:“还有,我在你的行李里装了米酒、鸡蛋,你用米酒煮汤圆时,煮几个荷包蛋,味道会更好,而且更能滋补身子。”
在母亲的叮咛下,我成功地煮好了一碗香喷喷的米酒煮汤圆加荷包蛋,一边与母亲视频,一边美滋滋地吃。在那一头,母亲特意打开了窗户,让街上踩高跷、逛庙会、闹花灯、玩狮子、玩龙灯、猜灯谜、放烟花等喧闹声飘入手机视频,让我一边吃一边听,感受元宵佳节的欢乐。
米酒是那么的开胃,汤圆是那么的甜糯,荷包蛋是那么的香嫩,外加故乡元宵欢乐的声音“伴奏”,吃在嘴里,尽是儿时的味道;暖在心窝,皆是母亲的爱。
母亲在视频里,看着我吃了个碗底朝天,满意地笑了,说:“儿呀,新的一年,在单位好好干。妈在家里将一亩二分田的糯谷种好,将鸡养好,让你年年能吃上最地道的米酒煮汤圆加荷包蛋,开开心心欢度佳节。”
一刹那,感觉脸上有虫子在爬,一摸,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流泪了,这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