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璐
初春的田野,积雪才刚刚消融,湿润的土地上便迫不及待地冒出了星星点点的新绿。这新绿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片片嫩绿的荠菜,它们悄然出现在田埂边、小路旁,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儿时跟随爷爷到田野间挖荠菜的情景。爷爷虽年事已高,但每逢这个时节,他总是精神抖擞,早早地准备好了竹篮和小铲刀。清晨我们便出发了,爷爷步伐矫健,而我则蹦蹦跳跳地跟在他身后。
荠菜,这种不起眼的小草,在古人笔下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它叶片细长如剑,边缘呈锯齿状,颜色翠绿欲滴,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翡翠。其味清香淡雅,略带甘甜,既能入药又能食用。春秋时期,《诗经·邶风·谷风》中就已记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古籍《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荠菜凉肝明目”。
挖荠菜的过程充满乐趣。爷爷经验丰富,总能找到那些隐藏在杂草丛中的“宝贝”。他会轻轻拨开周围的杂草,用小铲刀小心地将荠菜连根挖起,动作娴熟。有时,为了考验我的观察力,爷爷会故意遗漏一些较大的荠菜,待我发现后兴奋地喊道:“爷爷!这里有一棵大荠菜!”爷爷便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夸赞我的眼力。这些瞬间,如今回想起来,依旧温暖如初。
回到家后,爷爷便开始精心制作荠菜包子。他先将采来的荠菜择洗干净,去掉枯黄的叶子,再细细剁碎,加入适量的调料拌匀。随后,他搬出早已揉好的面团,熟练地擀成一张张薄厚适中的面皮,包入调制好的荠菜馅料。只见他的双手灵巧地转动着面皮,一个个圆润饱满的包子便在手中诞生了。蒸笼上锅,不一会儿,厨房里便弥漫着阵阵诱人的香气。轻咬一口刚出锅的荠菜包子,外皮柔软而富有弹性,内馅鲜美多汁。那股淡淡的清香瞬间在口中散开,仿佛将整个春天都包裹其中,令人回味无穷。
岁月如水,悄然流逝,每至春日,我依旧会漫步田野间,寻找荠菜的身影。那些嫩绿的叶片,星星点点地散布在田埂边、小路旁,宛如大地初醒时的第一抹新绿。这片片荠菜,如同时光的信使,带着往昔的记忆与温暖,陪伴我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