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种墩葫芦等“肉”吃

  崔启昌

  (上接7月29日14版)等吃“葫芦肉”的关键环节在头一关——凿坑沤肥上。邻居老朱勤快,秋后下茬的葫芦藤蔓刚抽完,他和“女当家”的就按捺不住了。挥锨舞镐,凿挖并再度拓展当年长过葫芦秧子的基坑,下足鸡粪、猪粪和人粪尿、草木灰,培上熟土压紧压实方便沤化。一连好几天,老朱和媳妇两口子忙碌完,即把期盼来年好收成的希望交给了时间,等待着几种肥料的混搭、融合、发酵,生成促进来年葫芦秧苗旺长的有效能量。“葫芦秧子爬架上棚枝枝杈杈不解留多,得下狠手疏掉一些,花和果也一样得疏。”老朱人诚实,他喜欢在村里挨着串门,把这样的“窍门”传给村人,声言这是吃上“葫芦肉”的第二关口。  
  我家离老朱家近,春天种植时,还有伏季管理时,老朱常来我家做指导。父亲对老朱的为人,以及他拿手的葫芦种植技术很佩服。不过,论烹制“葫芦肉”,老朱却是佩服我父亲的烹饪手艺。老朱说,同样的葫芦瓤子,炒也好,炖也罢,崔大夫弄好后,捧碗尝鲜时当肴抿酒,做菜拌饭,很香! 
  听到邻居老朱夸赞,父亲总是笑笑但却不多言语。渐渐长大的我其实明白父亲烹制“葫芦肉”好吃的诀窍,一是得有合适的火候;再是要有恰当的佐料加持。还有一点得搁上适当的“小众菜”增香提味。父亲每每烹制“葫芦肉”,大都烧旺火,热锅热油时撒葱花、姜丝、蒜碎儿入锅炒香,继而将备好的片状葫芦瓤子倒进锅中煸炒,淋酱油、撒八角面儿跟辣椒面儿、细盐,熟后捏一二撮香菜梗段儿或韭菜段儿翻拌,出锅盛碗,沁人的香味儿随即盈满堂室,香透庭院。
  老家人年年深秋期盼的“葫芦肉”,其实是种植葫芦制瓢卖钱补贴家用的副产品。昔年,进到秋后、闲冬,除了村子里溢散着的“葫芦肉”香,热闹的是乡村集市上的葫芦瓢市。因为葫芦种植密度大,舀水用的葫芦瓢产量多且质地好耐用,入市后基本有价无市,偶有买主,卖家所得却少得很。不过,因为还有馋人的“葫芦肉”可充饥,村人家家户户在但凡可用的地场种上几墩葫芦,既是习惯,也是传统,或者说是一种乡愁使然。
  照理说,如今物阜民丰,大家日子过得都不孬,昔年家家都爱种葫芦的事该成记忆了,其实不然。前些天刚入优时,我回离城三十多里的乡下老家忙事,闲来串街走巷、兜兜转转,见村人们的院墙上、门楼上,还有庭院中的平房上,东、西两侧的厢房上都是葫芦叶蔓的天地,大小不一的嫩葫芦依稀可见。很显然,村人的后生们而今还在延续着前辈的习惯跟传统,延续着前辈们承传的乡愁。
  我猜想,若如当年那样有雨水淋下来,老家那淅淅沥沥的雨打葫芦藤蔓的动静肯定还是会悦耳好听的。挨到深秋,用新茬葫芦瓤子烹制的“葫芦肉”菜,肯定还会像当年的那样沁心飨人的。(全文完)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种墩葫芦等“肉”吃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