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瀚金石文献暨当代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开幕
□ 全媒体记者 付仁俊
8月30日,细雨如丝,文墨飘香,许瀚金石文献暨当代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在日照市岚山区西山岚里文旅综合体开幕,为初秋的港城增添了一抹浓厚的艺术气息。
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日照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主办,中共岚山区委宣传部、日照市书法家协会、日照市天大美术馆等单位承办。作为日照近年来极具分量的文化展览之一,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界名家、学者齐聚岚山,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约。
步入展馆,近百幅作品错落陈列,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展览分为两大板块:在许瀚及其关联艺术家作品板块中,展出了许瀚本人的册页、家书、楹联等珍贵文献近40幅,包括其校勘的古籍手稿,与何绍基、陈介祺等同期学者的往来信札,以及反映其金石考据成果的拓片题跋。这些作品大多来自天大美术馆及许瀚同乡收藏家的多年珍藏,其中部分文献为首次公开展出,生动还原了这位“北方学者第一”的治学轨迹与艺术风貌。而在当代名家书写许瀚诗词作品板块中,60余幅出自刘一闻、鲍贤伦、尹海龙等当代书法大家之手的作品熠熠生辉,他们以篆、隶、楷、行、草等不同书体,重新诠释许瀚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与学术思考,为传统与当代的对话写下了生动注脚。
那笔锋起落间,既有对先贤笔墨精神的致敬,亦有对当代艺术语言的突破,让百年前的诗句在浓淡干湿的墨色中焕发新生,成为连接古今脉络的文艺纽带。
“许瀚先生是清代朴学、金石学领域的集大成者,被龚自珍誉为‘北方学者君第一’,其开创的‘照邑朴学’对后世影响深远。”展览策展人林玉柱介绍,筹备过程中,团队历时数年辗转多地,征集到许瀚与吴式芬、陈介祺等金石名家的关联作品,更得到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靳永、滨州吴式芬研究会副会长郭庆利等学者提供的珍贵研究资料,才得以完整呈现许瀚的学术与艺术脉络。
作为许瀚故里,日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从未停歇。许瀚一生深耕目录版本学、校勘学、方志学、金石学等领域,学术成就与艺术造诣深湛厚重,是山东地域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他开创的“照邑朴学”直接推动了民国国学复兴,与何绍基、陈介祺、吴式芬等名流交游唱和,其学术思想更影响了丁惟汾、王献唐等后世学者,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旗帜。在书法领域,许瀚的艺术造诣同样备受推崇,其作品兼具金石气与书卷气,是清代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此次展览特意突出其“学者与书家”的双重身份,通过手稿与书法作品的对照,展现其“以学养书、以书载学”的治学理念。
“在许瀚的故乡举办这场展览,意义非凡。”中国书协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顾问刘一闻在开幕式上感慨,许瀚作为乾嘉学派的重要传承者,其学术视野与治学精神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他认为,展览以本土先贤为切入点,将地方文化置于中国学术史脉络中审视,为地域文化传承提供了创新范式。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浙江大学教授鲍贤伦则从书法艺术角度评价:“许瀚的书法兼具金石气与书卷气,是学术与艺术交融的典范。当代书法家书写其诗词,既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一次创造性转化的实践。”
开幕式上,随着红绸缓缓落下,“西山岚里许瀚艺术馆”正式揭牌,标志着这座文化场馆迈入运营新阶段,现场掌声雷动。随后,展览启动仪式同步举行,象征着这场为期两个月的文化盛宴正式向公众敞开大门。
据了解,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期间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展馆内还设置了“许瀚生平事迹展”专区,通过图文、影像等形式,介绍其在济宁渔山书院、沂州琅琊书院讲学的经历,以及对日照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正如日照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韩通在致辞中所言:“这场展览不仅是对许瀚先生的致敬,更是日照激活传统文化资源、赓续历史文脉的生动实践。”
如今,漫步西山岚里,许瀚艺术馆已成为新的文化地标。这场集文献展示、艺术交流、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展览,不仅让更多人读懂了许瀚的学术人生,更让“照邑朴学”的精神内核融入当代文化语境,为日照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