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法官巧解家事纠纷 亲情重归暖人心
  

□ 全媒体记者 王霞
  作为一名80后法官,王晓飞已在法律一线奋战了十余年。期间,她目睹过无数个体间的矛盾纠葛,但人性的光辉与亲情的渴望,总能在关键时刻让人们放下芥蒂。就像下面这对婆媳的转变,既让人感动,又引人深思……
  8月28日一大早,她刚坐到办公桌前,就听见门口传来声音:“就是这个闺女,就找这个法官……”抬头一看,面带笑容的陈大娘正朝她走来,陈大娘是上周王晓飞调解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当事人之一。
  这起案件中,原告赵某母子三人持某公司出具的9万元借据,主张该笔借款是其丈夫张某生前存入公司的,要求公司偿还。审理中,公司认可借款事实,但称该款已被赵某的婆母陈某支取。为此,法院依法追加陈某为第三人,陈某则称这9万元本就是她的,只是借儿子账户存入。
  庭审结束次日下午,王晓飞决定前往陈某家中,探寻她与赵某之间是否还存在情感矛盾。一路上,王晓飞忐忑不安,担心陈某会把法官拒于门外或态度强硬。敲开陈某的家门说明来意后,陈某并未反感。交谈中,王晓飞注意到陈某微微躬身,右手扶门框,左手撑左腿,还不时搓眼睛。
  整个下午,陈某几乎都在谈论儿子:“2012年春节前,老头子因病去世,给我留下9万元治腿钱,是儿子陪我去存的。可老头子去世一个月后,儿子也在回老家途中不幸离世。现在,我连孙子都不让见,只能天天掉眼泪……”听着听着,王晓飞明白了她搓眼睛的原因,也感受到了她对儿子的思念。
  当问及那9万元时,陈某没有明确表态,只希望法官帮忙调解。
  回去的路上,两幅画面在王晓飞脑海中交织:一幅是原告赵某企盼又低落的神情,以及她独自拉扯两个孩子的艰辛;另一幅是陈大娘满面含泪、思儿想孙的情景。根据现有证据,无论从民间借贷还是继承角度判决,都显得缺乏温度,只有调解才是圆满之策。此后,王晓飞分头做双方工作。原告赵某起初厌烦反复调解,坚定表示只求认定钱是丈夫生前所存,也同意按遗产分割。但陈大娘态度也很坚决,案件一直僵持。
  准备向审委会汇报案情的前一天,王晓飞抱着希望再次给陈大娘打电话,感觉她态度有所缓和。王晓飞立刻前往她家,她腿疼得更厉害了,身体也弯得更低,但这次,她没多谈儿子,而是一直念叨快一年没见孙子孙女了。她表示,赵某生活不容易,同意将本息共计10万元给原告母子三人,并毫不犹豫地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得知这一情况的赵某在签调解协议时也哭着说:“我以后一定好好孝顺婆婆,跟以前一样。”王晓飞建议赵某带孩子开学前去看看老人,她点头答应。
  一周后的周一,陈大娘和赵某一起来到王晓飞的办公室。陈大娘说:“这事是你办的,我得在你面前把钱给俺闺女。这钱本就是我们一家的,她们娘三个这七天都在我那里住。看她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我也心疼。以后,我又多了个闺女了。”两人紧握双手,回忆着以前和谐相处的生活,懊悔着这起纠纷,憧憬着未来的日子。
  看到这一幕,王晓飞深感这幸福场景已超越10万元的价值。
  化解家事纠纷,必须考虑亲情、人伦、道德对当事人的影响。法官办案,要思考裁判思路和结果是维护还是损害了这种价值观,是促进还是破坏了当事人间的亲情伦理道德。判决或调解时,要兼顾双方利益诉求,既用法律裁断具体利益,又用道德伦理唤醒良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法官巧解家事纠纷 亲情重归暖人心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