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 通讯员 何茂任
粉笔染霜,催开千树桃李;初心如磐,点亮万里星河。在日照市新营中学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平凡的教师——
他们是执着的坚守者。30余载教龄刻下岁月痕迹,却磨不灭讲台前的热忱。无论执教哪门学科,都将每堂课打磨成精品,把每个学生视作需精心呵护的桃李,用岁月沉淀的经验浇灌成长。
他们是智慧的追光者。语文课架起生活与心灵的桥梁,英语课传递温暖与自信,道法课指引明辨是非的方向,历史课打开触摸文明的窗口。班主任用陪伴筑牢成长港湾,学科带头人以引领照亮教学前路。
他们以“淡泊名利、认真做事”的本色,诠释着师者真谛,让教育的温度在坚守中传递,让成长的力量在奉献中绽放。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今天,让我们一同聚焦这七位优秀老教师,感受他们深厚的师者情怀与执着的教育坚守,领略教育本真的温度与力量。
刘霞
四十载坚守
用爱育“心”的英语教师
从教40年来,刘霞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即便年近退休,仍然担任班主任工作,不曾改变育人初心。她近40年的英语教学形成了独特的“实”“趣”风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精心创设英语学习情境,让学习真实发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26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以“诚”“爱”相谐的方式,既做学生的良师,又做学生的益友,用真情和智慧抚慰学生,感动家长。她善于以“史”鉴“今”,用过往的教育案例为家长答疑解惑。工作中她风风火火,勇于担当,别人不愿接的班级,她硬着头皮接过来用心培养,与搭档老师配合默契,共同营造阳光温暖的教育氛围。59岁的她,用热情和行动感染着周围的人,为学校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魏海成
用文字温暖心灵的语文引路人
40年如一日,魏海成始终保持提前候课的习惯,每天清晨站在教室门口,与学生亲切交流,倾听学习困惑,分享生活点滴。她的语文课在正式铃声响起前就已弥漫着温暖的气息,课间也很少休息,常常为学生答疑解惑。
她认真整理教案,细致批改作业,字里行间的红色批注饱含对学生的期待。她善于让文字活起来,讲《春》时带学生感受枝头新绿,析《背影》时分享自己与父辈的故事,让抽象的文字流淌为真实的情感。她深信“教书首在育人”,曾用文字帮助一名家庭变故的学生走出阴霾。
如今,59岁的她仍保持蓬勃的学习热情,学习制作课件,将短视频文化知识融入教学,主动承担“传帮带”任务,指导青年教师。她用近四十年的坚守,诠释了“师者”的深刻含义。
赵永德
卅五载守护心灵的“摆渡人”
在晨光熹微中,赵永德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暮色四合时仍与学生谈心。这位深耕教育35年的高级教师,用毕生心血诠释着“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成全”的真谛。
他秉持“爱严结合”的教学风格,课堂上严谨治学,课后化身知心朋友。他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独创“三步情绪调节法”:课前“心灵能量站”播放轻音乐缓解紧张,课中“思维碰撞时刻”激发热情,课后“成长日记”记录情绪变化。
针对初三学生压力大,他设计“和老师说说心里话”交流本,鼓励学生匿名写下烦恼,每天利用课余时间逐一阅读回复,用幽默的批注、真诚的建议为学生驱散阴霾。当发现多位学生考试焦虑时,他立即组织“压力管理工作坊”,通过正念呼吸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重拾信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陪伴,让他成为学生最信任的“心灵树洞”。
徐金娟
一语一生
点亮学生的诗意与远方
从教近40年,从风华正茂到苍颜白发,徐金娟始终秉承一颗真诚热情待学生之心。她的办公桌上放着学生的来信和卡片,字里行间都是对她深深的感激和爱戴。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学生们总是给予她无限的信任,心里的委屈和小秘密都愿意向她倾诉。这种亦师亦友的融洽相处,让她的青春与学生同行。
在新营中学工作的26年中,她有23年从事初三语文教学。面对初三教学进度快、课堂形式相对单一的情况,她和同事们潜心教学研究,努力打造高效而富有文化韵味的语文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她的课上静享语言文字之美。
作为语文组的老大姐,她既主动向年轻老师学习,又积极参与学校的青蓝工程建设,无私分享教学心得与经验。爱学生、爱讲台、爱语文、爱事业,这份浓烈清纯的热爱让徐老师始终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安玉清
三十五载育桃李
三尺讲台守初心
35载春秋流转,安玉清以讲台为阵地,以班级为家园,用32年班主任的坚守、20余年初三一线的担当,书写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答卷。
初三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安老师便成了最坚实的“陪跑人”。每天清晨,他比学生早到教室,梳理当天的英语知识点与班级事务;傍晚,他待学生全部离校后,才整理家校沟通记录与错题分析表。面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他利用课后时间定制“单词打卡计划”,用趣味英文歌、生活场景对话化解学习难点;遇到因升学压力焦虑的孩子,他会轻声谈心,分享自己带班多年的暖心故事,帮学生卸下包袱。
他常说:“初三不只是冲刺,更是要让孩子带着信心往前走。”这份用心让他收获了累累硕果:所带班级中考成绩常年稳居级部前列,多次获评东港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如今,粉笔灰已染白他的双鬓,但他眼中的热忱依旧明亮。
安丰香
讲台执灯卅余载
英语课堂有“温”光
从教30多个春秋,安丰香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以平和化解学习隔阂,用耐心点亮求知眼眸。她的英语课从没有“听不懂”的压力,即便两鬓添霜,她仍每天提前到教室调试听力设备,课后为学生答疑。遇到发音不标准的学生,她笑着用自制音标卡片逐字示范,以“慢慢读,多练就好”打消其胆怯;对基础薄弱的孩子,她利用课后制定专属计划,将语法转化为“超市对话”“生日祝福”等场景练习,让英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她践行“教育是春风化雨的陪伴”的理念,曾有学生因英语考试失利低落,她递上写有“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的便签,分享自己攻克难关的经历,并每天抽十分钟陪学生析错题、读短文,用细致肯定帮其重拾自信。面对荣誉,她总是婉拒,认为机会应该留给年轻老师。临近退休,她仍保持热忱,学习线上教学工具,将英语动画、短视频融入课堂,无私分享教学笔记与辅导方案。
王世玲
三尺讲台述千年
卅载丹心育桃李
执教30余载,王世玲执起粉笔作舟楫,带学生穿越千年岁月;以课堂为园地,用历史的温度滋养无数心灵。她的历史课没有枯燥的年代与数字,只有活起来的故事。今年57岁的她,始终坚守一线历史教学岗位,即便两鬓已染霜华,依旧保持着对教学的热忱。
为了让抽象的历史变得鲜活,她会提前搜集老照片、纪录片片段,讲“商鞅变法”时,用情景剧还原朝堂辩论场景;谈“改革开放”时,带学生走访社区老人,听亲历者讲述时代变迁。
课后的她依旧是学生眼中的“历史百科”,对于学生的提问从不敷衍,要么拿出珍藏的历史书籍翻找答案,要么写下参考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索。曾有学生因觉得历史“难记、无用”而失去兴趣,她从学生喜欢的武侠小说入手,讲解古代兵器演变与历史背景,让学生明白“每一段历史,都藏着当下生活的答案”。临近退休,她依旧保持着学习的脚步,学习制作PPT,把三维地图、历史动画融入课堂,参与教研组讨论,分享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