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难忘童年少年时(连载一)
图片
图片
  

张传玺
  张传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涛雒四村人。1927年2月生,1951年2月至1957年1月,任青岛七中、八中等校教员,教导主任。1957年2月至1961年1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副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翦伯赞,研究秦汉史。毕业后留校任翦伯赞的助手,历任北大历史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讲教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北京史研究会顾问,国家教委(教育部)中学历史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学科命题委员会委员,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大纲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兼历史学科组组长,毛泽东批注清朝官刻武英殿本二十四史整理主编。曾多次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访问。主要著作有《秦汉问题研究》《中国古代史纲》《简明中国古代史》《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中国历代契约粹编》《翦伯赞传》等。曾担任北京大学出版的四卷本名著《中华文明史》之第二卷主编,此书已译成英、俄、日、韩、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出版发行,2007年获得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08年获得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精品奖。已发表史学论文200余篇,1986年和1999年连获全国广播电视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编者按 莫道故乡远,念念在心头。一位90多岁的老人,拖着久病之躯,怀着对故乡满腔的热情,用有些颤抖的手,写下了十万余字的《难忘童年少年时》。他满怀对党的号召和对学术的追求,重视研究、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家乡文化传统和底蕴的大力发掘,通过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和复杂颠沛流离的遭遇、自家“隆祥张氏”的大起大落以至于破产垮台,以及涛雒有关的史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涛雒乃至日照的政治、军事、战争、经济、文化、社会的变动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可以想象,这位在首都北京打拼了一辈子的著名历史学家,在字里行间,浸透着多少喜悦和辛酸。从本期开始,本报连续刊载,以飨读者。
涛雒,我永远怀念的故乡
  涛雒,古老的村落,以有鱼盐之利著名于世
  我的故乡的名称叫“涛雒“,有人简化作“涛洛”。旧时属于日照县,今属日照市东港区。日照各个居民聚落,在其自发名称之后,赘以“村”或“庄”的不多,多是直呼其名。如:小海、大坨、南店、黑七子、上元、下元、刘家湾、桥东头、石梁头、尧王城、潘家洼等。后来由于政治等原因,加以“村”“庄”等字。如:朱家官庄、丁家官庄、崔家庄子、马家村、王家村、上元村、下元村等。这些都属于中小村落。如涛雒,比较而言,一直是特大村落。在古代,是否曾加以何字,已不可考;但至近代,称“涛雒街”是公认之事;不过只表明其“大”。平时的话语、行文,仍直称“涛雒”。
  称涛雒为街,主要是因它有市集的特点。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蜀谓之场,滇谓之街,岭南谓之务,河北谓之集。”涛雒自明、清以来,充分地具备了这一方面的特点。从人口来看,已达500余户;每五天逢一大集,集市上人山人海,四乡前来卖买杂粮、柴草、花生、蔬菜、瓜果、牛、羊、骡、马、猪、鸡等土特产的很多;涛雒街里的主要街道上,店铺林立,百货、布绸、药品、文具等,应有尽有,顾客络绎不绝。甚至还有马车、骆驼进城。真是熙熙而来,攘攘而往。涛雒海口上,百棹千帆,往来如云,更显示了涛雒作为特大街市的隆盛气势。涛雒称街,无需政治因素,其自身的经济、社会条件已足当之。至于称涛雒镇,则是行政名称;称涛口,则因由港口而获得。
  涛雒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古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涛雒地滨黄海,资源丰富。涛雒人自古以来,就向大海讨生活。《尚书·周书·洪范》曰:“水曰润下……润下作醎。”注:“水,卤所生。”这就是说,夏商周三代之人,已知水卤可以成盐。又《夏书·禹贡》曰:“海岱惟青州……海滨广斥……厥赋中上,厥贡盐絺。”今之日照,夏代属青州,不仅产盐,而且还用盐纳贡。贡是当时臣民向最高统治者所交纳的物品和租税。盐所以这样在很早就受到重视,这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真理。诚如《管子·海王》曰:“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又《地数》曰:“恶食无盐则肿。”日照的早期居民发现盐、生产盐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当时,盐民如何生产,怎样管理,文献与考古均无记载或证据可资阐述,因之无从说起。但《管子》所记齐国的盐事,颇可参考。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盐制·专卖制·一部分专卖》曰:“春秋时,管仲相齐,谨正盐策,创官海之策,行专卖之制。其制盐法,有官制,有民制,大都滩场散漫之地,则归官制;其整聚之处,易于管理者,则归民制。但以民制为主,官制为辅。凡民制之盐仍由政府收买,归官运销,故称为一部分专卖。”《管子·轻重乙》曰:“夫海,出泲无止;山,生金、木无息。草木以时生,器以时靡币(通“弊”),泲水之盐以日消,终则有始。”同书《地数》又曰:“伐菹薪,煮泲水为盐。”可见当时海盐的生产方法是以煮盐为主。日照地区也当如此。
  汉武帝“盐铁国营”,在涛雒设海曲盐官
  至西汉时,日照地区被设为海曲县,上隶琅邪(琊)郡。至汉武帝时,由于国家的财政需要,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在地方上普设盐官,分布于二十六郡(国),共三十二处,主要是在濒于今渤海、黄海之区和西北、西南的产池盐、井盐之地。当时的海曲县即设有盐官。由于其在行政上,隶属于琅邪郡,因之传世的汉代铜印有“琊左盐印”“海右盐丞”,封泥有“琅琊左盐”等,可能是当时的实用之物。“琅琊左盐”或“琊左盐”为官署名称,盐丞当是主管官名,亦用作涛雒的官方地名。这样的设置对海曲盐业的正规管理和发展有所推动。海曲县治所在今之日照市东港区大古城子村,遗址尚存,亦为历代文献和今天的考古发掘所证实。惟盐官所在,于史无征。我初步推断,就设在涛雒。涛雒应是我村的本名。遗憾的是,文献缺载。自西晋至五代,海曲废除县制,一直地归属莒县或莒州。社会混乱,盐政废弛。张传玺教授70岁时与夫人丁丽君女士合影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人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难忘童年少年时(连载一)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