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绝对价值真实与终极神圣意义
  

简浅
  《拯救与逍遥》一书是刘小枫先生关于比较诗学与中西文化比较的代表著作,在思想风起云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引发了极大的反响与争议,直至今天,书中力主的引入西方基督教神性价值观以挽救中国文化危机、寻求中国文化出路的观点,仍然在思想界与学术界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这是一个极大的文化话题,需要足够的笔力来进行探讨。在此笔者只针对书中提出并极为强调的“寻求绝对的价值真实与终极的神圣意义”作出一点自己的思考。
  所谓“绝对的价值真实与终极的神圣意义”,是刘小枫先生在比较中西文化的过程中得出的文化应该最终给予人生的普遍的超越的价值和意义,即一种超越现实的生命存在的生存意义,一种支持人生存的终极价值支撑和关怀。或许用更通俗的说法,可以称作精神的终极价值目标、精神渴望。这种意义是一种超验的价值观,具有形而上的神性色彩。这是刘小枫先生所引入强调的人生的精神纬度。
  其实暂时抛开文化的角度,单单从人生现实或生命哲学的角度,去看刘小枫先生所强调的这个价值与意义,我们可以发现,在哲学史上存在着很多相似的论述,极其强调思想的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被废黜的是人的灵魂”。黑格尔说过,“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风行一时的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奥伊肯则极力宣扬“人的精神性的内在生命力”。这些论述都在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追求、超越的信念,一种独立的超现实生存的精神生命。
  所有这些经典论述在那些思想比金钱更有感召力,精神重乎物质的时代都曾引领着社会的思潮。然而在当今的经济大潮中,这些思想的影响力正越来越边缘化。甘阳在《古今中西之争》一书的序中,曾极为深刻地揭示出当下社会的现状:“商品化社会由于瓦解了传统社会而必然造成‘神圣感的消失’,从而几乎必然导致人(尤其是敏感的知识分子)的无根感,无意义感”,“现代社会中精神生活的沉沦,价值基础的崩溃”。
  也许,刘小枫所强调的这个“绝对价值真实与终极神圣意义”的信仰维度,是在文化层次之外,更需要我们普通人反思和追问的!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读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绝对价值真实与终极神圣意义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