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刀锋笔锋双写宋词

  张辉
  宋维松自幼随莒县“六老”之一的王玉宽先生学习书法,多年临池不辍,真草隶篆,转益多碑多帖,技艺精进。为“宋风弥远”展创作的书法六条屏,是他书法功力的首次全面展现。六条屏布局,增强了形式感,突出了展览主题,条屏上部以朱砂篆字表现词牌名:碧牡丹、虞美人、芰荷香、折丹桂、夜合香、一剪梅。词牌名下用各种书体演绎宋词。晏几道《碧牡丹·翠袖疏纨扇》,此为首屏,以欧楷书写,《皇甫诞碑》笔意,兼具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外柔内刚,笔画粗细折中,平正秀美。杜安世《虞美人·红颜绿鬓催人老》,为二屏,颜楷《多宝塔》笔意,结体严谨,起收笔顿挫明显,笔法随意,又富有法度。万佚咏《芰荷香·小潇湘》,为三屏,行书,接二王遗风,飘逸劲健,有随性之笔无随便之态,深得米芾《蜀素帖》尚意趣之旨。王之道《折丹桂照人何处双瞳碧》,为四屏,取法汉隶《封龙山》《乙瑛碑》《西狭颂》,又兼具清人何绍基隶书趣味,杨守敬语,清隶“直接入汉”,可见宋维松的隶书,是汉清“融化”之作,即方正古健,气魄雄近,又潇洒达情,放逸自得。吴文英《夜合花·柳暝河桥》,为五屏,以行书笔意书之,笔法与二屏相近,风度随“意”,趣而雅,有李邕《法华寺碑》笔意。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为六屏,以宋徽宗赵佶独创的瘦金体的瘦硬为“骨”,加入自身感悟的“圆润”笔意为“肤”,丰姿飘逸。六条屏所选书体,一屏二屏为唐楷,三屏五屏为宋行,四屏为汉隶,六屏为宋瘦金体,看似随意,实则贴合主题,表现“宋风”有意为之,体现古人论书之“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六条屏书法,以碑帖为宗,在吸收融合古人的基础上,师古而不泥古,将自己率性乐观的品格融入到书法的每一根线中,让观者倍觉舒畅,心情为之陶冶。此为书者既具备儒家的中正平和又具备道家的潇洒魅力。
  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记:“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四全者,诗书画印也”。宋维松即“四全”者,尤以诗文出众,作画常题自作诗,文笔清秀,含蓄古雅,同龄之中,无出其右者,他出身杏林世家,书香门第,少时即博览群籍,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的国学修养,使其书画印格调更为高远。其篆刻才艺,更是宋师近年来首次在展览中体现。四屏的印屏风格迥异,通过不同形式,让观者更加全面了解宋师的多种治印风格。其一,细朱文朱砂印蜕“念奴娇”为典型明清流派印风,旖旎工致,直追秦汉印,参宋元朱文意,追求造型的意境美。款拓为墨拓阳款楷书:“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于湖词”,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意。印屏题签“念奴娇”,取楚简帛文字法,丰富字体形式。整屏以“匀称法”布局,传递对称形式美。其二,“如梦令”一朱一白两方,朱印与“念奴娇”同为细朱文,又有明显不同之处,是清末徐三庚风格,飞舞纤巧,屈曲多姿。白文为齐白石印风,尽显“祀三公山碑”笔意,法于胸中,单刀直入,任其自然,富有朴野敦厚的天趣。款拓为朱拓行楷:“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词丁酉立冬崧甫刊”。整屏以淡墨楷书将全纸写满李清照《如梦令》全词,又以浓墨书大字楷书“如梦令”三字重叠淡墨之上为衬底,将印蜕、墨拓“镶嵌”其中,此“衬景法”使其整幅作品犹如摩崖刻石般震撼。其三,“疏影”为白文朱砂印蜕,日字界格,典型秦玺印之法,刀法以冲刀为主,爽利而不失古拙。款拓为墨拓楷书:“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整屏以“签衬法”书姜夔《疏影》全词做布白,小楷隽秀优美,是宋师书法的惊鸿之笔。其四印屏以错落之法,表现四枚“西江月”印蜕,此印屏上部三枚,分别为长方白文带边拦朱砂印蜕、正方白文带界格朱砂印蜕、正方白文无界格墨迹印蜕,此三枚白文印均出自秦玺印意,篆法又不尽相同。正方白文无界格“西江月”,顶款墨拓:“秦印有介格,未知此式对否,崧甫”。可见宋维松治学之严谨。清朱象贤《印典》记:“秦之印章,未传二世,其传不广。汉印悉因秦印,古朴典雅,莫外乎此矣”。是说汉承秦法,而无界格更合汉风,应为汉时秦玺印风更为确切。下部一枚,长方朱文“西江月”朱砂印蜕,明清流派细朱文印风。治此印时,他曾言“大胆落刀小心收拾”,真一语道破治细朱精髓,正如明朝著名篆刻理论家周应愿所说:“刻朱文须流利,令如春花舞雪。落手处须大胆,令如壮士舞剑。收拾处须小心,令如美女拈针”。款拓为墨拓,魏碑笔意“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东坡 西江月 崧甫刻”。全拓工整端庄,刚健有力。宋维松篆刻边款,首次启用“崧甫”名号,吾贸然释意,不知能解宋师其意之万一。“崧”为“松”的延伸,宋师本意为,做山中之松,具山松之坚强、坚韧、正直、朴素、挺拔的品格。《诗·大雅》记:“崧高维岳”,意为高大的山为崧。而“甫”在《说文》中解释为男子美称也。所以“崧甫”二字所要表达的应该是他要做“高山一样的男人”有高山一样的品格,有高山一样的胸怀。印屏左边墨迹以楷书书苏轼“西江月”全词,右边朱迹小行楷补白记学篆历程,弥足珍贵之作。在自述中,宋维松写道:“篆刻之艺实乃博大精深,吾幼自王玉宽先生启蒙,延知有此艺,及长,莒县文化馆馆长戚立明先生举办公益班,讲授书法旁及篆刻与用印之规矩方略,识其奥妙。1994年秋考入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国画,随书法专业同学参观西泠印社,旁听刘江、陈振濂、王冬龄、蒋进诸位先生公开课,遂由明清流派上追汉印之法,且以汉满白文印为上,未能解汉印之美,在乎包融浑化。2009年,得识印坛名宿郑州许雄志授以秦汉之审美,始悟印章变化之道,然东施效颦,矫揉造作难免。熊师伯齐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办班,吾从其说,再上追战国玺印,各国有别,非内家子不足语其妙,故今所刻,纷杂多样,其实笃定一家,足以立身。歧路亡羊,吾之谓也,崧再识”。以此可见宋维松篆刻历程。整体四屏,从印到边款,方寸之间,以刀代笔,游刃有余地表现着文人所想表达的意境。无论秦汉,乃至明清,均一脉相承,章法平正而现灵动,篆法工整而不呆板,气息古雅而不流俗。洗尽铅华,自承高格,体现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儒家正大气象。
  正是“登楼赋新词,天凉好个秋”的好年华,在已解决了绘画、书法、篆刻技术层面的要求后,作品所要表达的一定是文化内涵,宋维松将对宋词意境的领悟,以书画印为承载,通过这种清新的、愉悦的展事呈现出来,以学院精神,引导观者发现体悟传统文化之美,是一种对今人进行美学审美的普及。蔡元培倡导:“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情感,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美育中,引导世人净化心灵,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是文人的自信,更是文化的自信。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人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刀锋笔锋双写宋词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