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发现与自我发现
——读夏立君《时间的压力》
  

徐晓清
  “一个诗人,如果能有让历代读者百读不厌价值,那么他一定具备可以让读者‘自我发现’的功能”。这是《时间的压力》中评价屈原的话。
  我认为,《时间的压力》就具备了这一功能。读这些文章,感觉字里行间布满作家的“发现”,而这些“发现”,又可看作古人激发的“自我发现”。发现与自我发现,应视为一体之两面,犹如百花酿成蜜,化茧为蝶,凤凰涅槃。
  读着读着,我心激越,如梦初醒: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遥距千年的古人活了。屈原、司马迁、曹操、李斯……这些乡野街巷都熟悉的名字,这些已被脸谱化的名字主人,第一次有了笃实而立体的面目。我确信,他们就是那样的人,就该是那样的人。
  足以称奇的是,这一阅读体验,却不是作家通过“戏说”或描写提供给我的。恰恰相反,作家纵然情感恣肆,而笔端却节制审慎。行文不蔓不枝,诙谐敏捷,辞顺理正,剥皮见骨。作家掌握史实之扎实,运用之严谨,在文学作品中是罕见的。这应该算是具备学术功力的文学作品。
  文章既庄严深沉,又开合有节,从而形成了极强的辨识度,彰显出作家迥异常人的思维能力和文学格调。
  李斯篇里,写李斯念叨着“得时无怠,得时无怠”,急吼吼奔赴秦国去了。李斯心绪个性跃然纸上。司马迁篇里,一句“司马迁的裤裆空空荡荡”,胜过千言万语。司马迁忍辱负重的悲壮,期盼转机的挣扎,一下子“扎”进我心里去了,而作家却没就此多说。“秦朝是没有诗意的,秦人是反抒情的”———把秦朝的反文化本质揭示得既准确又文艺。说韩非子,“韩文峻急犀利,凝重苦涩,刻薄诡谲,同时文采斐然。一篇篇读下去,读得人脊背生寒”。一股寒意先入为主,好像韩非子就在身旁,戒备之心顿起。
  《时间的压力》随处闪耀奇辞奥旨之光。作家遣词用语既持之有故,又大胆自如,在我的阅读经验里少有。
  像“忠极则恋,恋极则怨,恋与怨正是一体之两面”“人,无论伟大还是渺小,自觉进入历史的可能性极小”“婢妾心态,曾遍布历史,遍布朝野,当然亦可以遍布现实”……真是醍醐灌顶!
  当今,解读历史人物的文章浩如烟海,但戏说的多,演绎的多,未免陷于流俗。《时间的压力》似能反其道而行之。作家不拘泥畅论人物功过,而是以跨越时空的眼光,从人性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思维,尽量科学地解析,使人物性格有了根源,其行为有了合理性。说屈原,“《橘颂》已显露屈原好修求美、自高自贤端倪”,这一声断喝,轰然如雷啊。
  《时间的压力》篇篇洋洋万言、数万言,纵横捭阖,而神形兼具。随便一抓,手里就能抓到珠子。这组文章,不用非得从头开读,也不一定非得读到结尾,随便翻到哪段哪页都能读,且读得愉快读得有味。所谓开卷有益,就该是这种状态吧。
  《时间的压力》有压力有张力有活力,有血有肉有骨头。字里行间似蒸腾着出自作家胸臆的热气。读着读着,悲忧、同情、愤懑、喜爱各种情绪伴随文中人物而来。“以北方诸子为标准衡量,屈原真可谓不伦不类,不经不典”“韩非至少是一个‘不正常的人’”“曹操的‘圣人追求’实在是玄之又玄”“义气深重的司马迁,义气深重的《史记》,不仅能触动你的神经,甚至能触动你的生理”……指陈品性,炳炳凿凿。品咂之后,我体会出了作家这样的情感偏向:同情屈原,可怜李斯,敬重司马迁,喜欢曹操,讨厌韩非子。读后,我亦然。
  作家在发现中下笔成章,为读者的我从作家的发现中亦获得了“自我发现”,且源源不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读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发现与自我发现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