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一入收藏深似海
——访语文课本收藏者杨泽东
图片
图片
  

午阳

(接上期)
  这是1981年版五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八册中的《火烧云》,作者是萧红,出自她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真的是太好了。在不同的年代,从小学到大学竟然从中选取了4篇做为课文,除了这篇经典的《火烧云》,还有《祖父的园子》《我跟祖父学诗》,以及我读的华东师大版大学语文课本里的《小团圆媳妇之死》,这篇就很深刻了。金庸先生说:“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后,迳去浅水湾她墓前凭吊一番,深恨未能得见此才女……”萧红做为“文学洛神”,名不虚传。值得一提的是,萧军、萧红还在青岛居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故居在观象山路1号,有一段时间,我每天上班都会经过这个地方。
  问:您能简单谈一下我们识字课本的发展历程吗?
  杨泽东:先秦时期,古人用《六书》做为识字和读书课本。我国古代的识字课本,其编写方法,大都采用整齐的韵语,或三言,或四言,或七言。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如之后汉的《急就篇》,梁的《千字文》、宋的《百家姓》和《三字经》,此外还有《千家诗》和各种《杂字》等。识字课本可以合并称之为“三、百、千、千”,读书课本即为科举教材四书、五经。
  如《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情节中,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而贾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大家知道,林黛玉的老师是贾雨村,他应该就是从识字课本“三、百、千、千”开始教林黛玉识字,然后开始是读“四书”,即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汉代的《急就篇》,自西汉元帝开始,流传了五六百年,到梁武帝时才被《千字文》所取代;《千字文》自梁武帝时开始流传,到宋时与《百家姓》《三字经》并存,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稳定了一千多年,这举世罕见。
  2009年4月,我到浙江乌镇去。在茅盾故居陈列室里,存放着一套书,这是茅盾的母亲为年少时的茅盾选定的启蒙教材。这部书,便是被称作“百年语文第一书”的《澄衷蒙学堂启蒙读本》。这套书我看一眼便爱上了它。晚年时的茅盾回忆童年生活时,也经常会说,是这部书给他带来了最初的知识和快乐。
  无独有偶,胡适的求学生涯中,也曾有这么一部书。为此,中年时的胡适还念念不忘,专门向人打听,那书还能否寻得。
  我认为中国自有私塾、学堂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识字教科书,就是这套《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这套书也是胡适、丰子恺、梁漱溟、茅盾、竺可桢、李四光等一代民国学界巨擘年少时的必读课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特殊价值。
  这本书里有3291个汉字,762幅插图,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地方小志、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矿物金属、日常生活,动物植物……选材之广博,超乎人们想象。
  而这套孕育出了一批民国文化大师的“百年语文第一书”背后,同样也是一个传奇。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学校编纂的识字课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还直接影响了后来民国课本的编写,如著名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1912年)便是以其作为参考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校本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民国书法家唐驼亲自书写的3291年汉字,762幅插图为苏州吴子诚所画,无不体现着书法艺术与绘图艺术的完美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刚开始的课本还是叫《国语》,到1952年,由叶圣陶先生提出,把“语”和“文”合二为一,开始称“语文”,直至今天。叶圣陶曾解释说:“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仁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1958年,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实验小学进行了集中识字实验,是为“黑山经验”。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开始采用分批集中识字的方法,并自编识字教材,称之为“景山经验”;江苏省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特级老师斯霞主张结合读书识字,即随课文识字。1982年秋,黑龙江省在三个小学的六个一年级教学班开始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建立了一个“先读书、后识字”的语文教学新体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人教社外,全国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版本,比如山东、湖南、山东、广西都有,还有北京、天津、浙江、上海四省市的版本。青岛出版社的版本等等。到了新世纪,语文课本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在2017年之前,全国有12套小学语文课本,初中有8套。比如山东省青岛市使用的是苏教版的课本,而烟台、威海和淄博市使用的是鲁教版,潍坊市使用的是人教社的教材。并且2016年开始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使用的是苏教版的新修订版本课本。就是说这一级的小学生使用了一个孤版。我专门做过对比,新修订的更为科学,也降低了不少难度。可惜以后的小学生用不到了。因为自2017年开始,一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就要统一为教育部统一编写的课本(简称“部编本”)了。全新的教科书我也已经拿到手,我看了之后,有一些感慨。因为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经典课文,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驼驼和羊》《狼和小羊》《小马过河》等,甚至我的启蒙书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难忘的泼水节》这些经典课文都又回来了。是经典自会传承。至此,语文课本出现了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问:近期您有哪些打算?
  我正在写一本书,叫《百年中国语文课本研究》,这个框架已经出来了,正在往里添加内容。然后是我在编写新的识字教材,对汉字有一个梳理和解读,包括之后的计划,对成语、诗词的一个归纳和总结,以及阅读计划和作文的方法。我收藏的课本越来越多,有计划在全国各地可以合作开设博物馆或者课本展;还有就是在做一个系列,做一个课本和课文的分类,比如我在写一个专题,叫做“跟着课本去旅行”,把不同版本课本中出现的旅游景点做一个梳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经历阅历和更高的视野,才能够更深入的理解人生。
  结尾:
  从晚清到民国到新中国,中间有经典的传承,也有曲折反复。愿我们能够更多的提供一些文质兼美的好课文,给自己,也给我们的孩子们一份念念不忘的感动。这种中华文明的宝贵财产会一直引领我们一路灿烂光华、自强不息。
  (全文完)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副刊·人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入收藏深似海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