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故乡驿站:东海十八村
  

夏勇
  (接上期)四、东海十八村,迁徙鲁南为哪般?
  元日战争后,元朝廷吸取了战败的教训,不愿再与日本人开战,便采取了海禁措施。
  明清二代,海禁,时常成为“基本国策”。
  对东海十八村,迁徙鲁东南等地的原因,众多家族的谱牒资料分析:
  明洪武年间(1368—1398),为了杜绝岛民与张士诚残部的联系,凡沿海居民悉令内徙,云台山十八村岛民迁徙鲁东南广大地区,成为当地各姓氏的开基始祖。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让元金、宋元、元末战乱中避乱入海岛,刚刚过上安宁生活的岛上居民们,又不得不再次走向背井离乡之路。
  《海州志》和《云台山志》,亦对明初的迁民背景作了分析和记述:
  在元末战乱中,沿海遭受的摧残要比内地轻得多,岛民偏安海滨,靠渔樵为生。明初,朱元璋为防止“倭患”,对沿海一带采取“禁海”政策,强令沿海岛民(包括渔民)一律内迁,开荒谋生。当时鲁东南一带地旷人稀,距海东云台山又近,所以自然是沿海居民内迁的重点地区。
  关于东海移民的原因,地方志文献的记载,与民间谱牒记载,存在部分差异,孰是孰非?
  《中国国家地理》的阐释,或许更加全面、系统、权威:
  倭寇历史可大致归纳为前后两期。前期倭寇指的是14、15世纪进犯朝鲜半岛,以掠夺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为目的的倭寇,以及元末明初时与方国珍、张士诚余部勾结犯山东的倭寇,这个时期的倭寇基本为来自日本的“真倭”。
  而后期倭寇,即16世纪的“嘉靖大倭寇”则为“假倭”,确切地说是“中国之寇”。
  嘉靖朝残暴严厉的“入海者株连九族”海禁法令,沿海民众冒充“倭”可以保护家人;海防官军,遭乱时,只要报“倭乱”,失败了容易推卸责任,赢了则奖赏更高;朝廷统治者,将沿海民乱、海商,定为外族入侵,镇压起来更为便利与合理。一场明代禁海政策而导致的海滨民众的抗争,便被各怀目的的几方,共同虚构了一场异族的入侵。
  查诸历史,洪武年间(1368—1398),时空基本重叠于日本的南北朝时期(1336—1392)。
  战争中失败的武士,基于贫困而加入海盗队伍,侵扰沿海地区,以毗邻的朝鲜半岛为甚,成为倭寇之始。
  在元末,开始波及辽东、山东等北方沿海。1369年,即明朝建立的次年,又发生了倭寇对山东、苏州、淮安等地大面积侵扰事件。
  明朝廷就倭寇问题,向日本展开外交交涉。日本的执政者足利义满,根据明朝的要求出兵打击本国海盗。但天高皇帝远,倭寇侵扰不在他们的海域。明初的“外交抗倭”以失败而告终。
  之后,明朝廷“实施造船巡海抗倭”。但这种猫抓老鼠游戏,无法根除倭患。
  洪武十七年(1384),为弥补“造船巡海抗倭”的局限性,明朝在沿海要害地区增设卫所,推行“卫所制度”。朝廷官兵外,在海防地就地募兵,民户三丁、四丁取一,以充戍卒,兵农兼备,“寓兵于农”。据《威海卫志》载:山东沿海设7卫,募集戍卒4万余人。海上之警亦渐息。
  此亦日照安东卫、石臼所等卫所之由来。
  日照沿海一系列营、寨、墩、台,军户亦代代世袭,渐成村落。
  15、16世纪之后,世界已经进入大航海时代,中国成为东方贸易圈中重要的一环,蕴含着巨大的财富和商机。但明朝廷的对外贸易,仍实行恩贡制度。明嘉靖二年(1523),两拨日本使臣为争给明朝上贡的名额,在唯一贸易地宁波杀人。中日贸易的唯一一扇大门,亦被关上。
  之后,“倭寇”成为中日地下贸易、走私集团的代名词,“倭寇”头领全是中国人———浙江沿海聚集了日本、马来、琉球、暹罗等国海商,成为远东最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防倭实质上已经成为明朝内部的战争———不合时宜的明代外贸政策抗拒世界潮流的战争,并一直延续到清代。
  此乃后话。五、十八村的岛民,土著还是客居?
  据日照王氏家谱载:云台山十八村当路村王氏,原居沛。西汉末年,外戚专权,社会矛盾重重。西汉京兆尹尊公(王尊,是王熙的七世孙),虽居高位,游东海登云台,感慨地说:“跨海登州,游于东海,东有大山,西有环海,登崖观景,雅景可观,此仙山宝地,后世必出人杰。”遂急流勇退,于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举家过海迁此下寨立庄,从此隐居起来。
  这是有史记载的最早定居海岛的居民。
  据日照草涧刘氏家谱,当路刘氏,元社将屋,自原籍安徽砀山,顺黄河而下,来此避乱。
  日照金氏,杭州仁和人,至正二十三年(1363),因朱元璋张士诚战事,不能过长江,遂客居海州。成为云台山金氏始祖。
  据日照夏氏、范氏、焦氏等家谱,则于明初,来自江南苏州阊门。
  有众多家谱,未能留下先祖的故乡:
  日照《赵氏族谱》载:“吾赵氏原系江南。自明朝洪武二年(1369)由海州东海之十八村播迁黎民北徒日照南湖镇定居(今南湖一村)。”
  日照秦氏。“明洪武二年,自江苏东海迁居秦家楼街道前团岭村”。
  日照安氏。“原籍东海,明朝洪武初年(相传系洪武二年)始祖母张氏携二世祖文诗、文礼公,由东海迁至日照湖水村,即以后之安家村”。
  日照费氏,始祖三兄弟明洪武中自东海迁入。
  日照厉氏,始祖明朝洪武二年,由东海迁日照中疃里。
  ……
  从三国鼎力至隋统一前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时期”,这里开始成为中国南北方割据,孤悬海上的一处避乱之地。
  宋金、金元、宋元与元末,江淮乃至山东,更成为南北方割据的角力区,成为战争难民、流民最多的地区———“马兵踏过,千里蓬蒿。丧乱之后,中原草莽”,是其真实写照!
  这座远离陆地、远离江淮战场的海上孤岛,收纳了无数无家可归的战争难民、迁徙流民。
  人口渐多,遂立诸村,与不同时代的治所:东海城、凤凰城、南城、宿城……
  日照夏氏先祖落脚东海水流村,或只是避乱落脚的客居,时间或许只有几年几十年乃至更短。
  笔者在第二次到水流村寻根寻访中得知,夏氏族林墓,只有寥寥三几座,或可印证推测。
  ——我们的先祖,只是十八村的过客,我们的老家,在更遥远的江南!(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副刊·人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故乡驿站:东海十八村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