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家风,最“无痕”的传承
  

张婷婷
  家风,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浸入人们心田,时刻净化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灵,它是人生路上最无痕的教育。
  在建党百年的光辉岁月中,我们的国家涌现了无数把公与私、情与法、利与义划得清楚、想得明白的“本分人”,他们中有“许身国威壮河山”两弹元勋邓稼先,有严以律己、不搞特殊的兰考书记焦裕禄,有“三代行医传承仁者风范”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他们遵规守纪,廉洁齐家,把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醇厚的家风镌刻在人生轨迹上,深受人民称颂,他们的精神早已感动着更多的人,成为人们心中的价值标杆。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的今天,这些浸润着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的好家风犹如一件件“传家宝”,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
  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因为“枕边风”“‘钱’内助”而遭殃,被“拉下水”成为了“糊涂人”,倒在了糖衣炮弹、声色犬马中,成为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典型。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培育良好家风亦如此,只有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心态,勿使家风蒙尘,才不会让家庭成员跟着蒙羞。
  把好“个人关”才能成就家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而每一个家庭成员修己修身才能自觉抵制“病毒”入侵。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品格。曾国藩一生注重“修身进德”,把“德”和“学业”并列为人生的两大财富,他的背后都是由以身作则的态度凝聚起的良好家风,唯有此,才能秉承敬业态度,弘扬家风力量。
  把好“亲情观”才能守护家风。修身而后齐家,“战斗英雄”韦昌进,无论是战友找他帮忙办事,还是亲戚托他找个工作,他都坚持“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绝不能开!”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他都始终带着历史责任感,以“不给当年为国为民流过的血抹过黑”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人,恪守原则,发扬革命精神。
  把好“教育观”才能筑牢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严管子女,发现大儿子去看戏没交钱,只因儿子说“我爸爸是焦裕禄”。焦裕禄听后,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不给家人搞特殊。行动就是最好的教育,焦裕禄把职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职权看作是受人民的委托,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正直无私的崇高精神。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秉持良好家风,每个人前进一小步,就能叠加成社会前进的一大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良好的家风带动好的作风,迈好人生的每一个台阶,才能使最“润物无声”却最有影响力的家风传承好,发展好。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副刊·人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家风,最“无痕”的传承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