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调撤率超 90% ,日照经开区法院奎山法庭———
全媒体记者 胡颖
通讯员 姚欣
人民法庭是直接面向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沿阵地。近年来,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不断加强基层法庭建设,奎山人民法庭便是该院的派出法庭之一。
奎山法庭主要负责审理奎山街道辖区的民商事案件,该法庭立足城乡、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法庭便民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坚持调解优先原则,辖区内民事纠纷成讼率逐年降低,信访事件实现零增长。
今年一季度,奎山法庭共受理案件86件,结案42件,调撤率90.91%。
“感谢法官为我消除影响,挽回了尊严。”4月28日,当庭拿到赔偿款并接受道歉的赵某如释重负。
事情要从今年1月份说起。一天,村民王某喝醉酒后在本村微信群发了一则店铺促销广告。身为群主的赵某看到后提醒王某:该群是村委工作群,禁发广告。王某不服气,在微信群连续发语音辱骂赵某及其家人,时间长达6个小时。此事给赵某的心理蒙上了阴影。她时常精神恍惚,浑身无力,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障碍,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焦虑症。
近日,赵某以王某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将王某诉至日照经开区法院。4月28日,该案在奎山法庭开庭。
承办法官徐国安阅卷后发现原被告是同村村民,赵某又是王某的长辈,认为通过调解化解矛盾对双方更有利。开庭后,他结合案件的事实经过,又一次开展调解工作。经过徐国安的耐心劝说、法律释明和分析利弊,原被告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王某当场支付赵某800元医药费,并在本村微信群公开向赵某道歉。
“在基层,涉及邻里纠纷、赡养纠纷、经济纠纷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较多,很多时候是因为群众法律知识欠缺,守法意识淡薄引起的。”徐国安说。因此,每次开庭前,徐国安都会先组织调解,尝试通过释法说理、思想疏通化解矛盾纠纷,实在调解不成的再考虑进行审判程序。
除了化解纠纷,推进司法保障、为民司法的关口前移外,奎山法庭还主动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提高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对司法的信赖感。
“微信群不是法外之地。群里的信息村里的老少爷们儿都能听见,跟拿庄户喇叭吆喝没啥区别,大家在微信群里说话一定要慎重。”当天下午5时许,警车开进了二人所在村居,在村委大院,徐国安以王某侵害赵某名誉权的案子为切入点,为村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奎山法庭还推出“背包法庭”巡回审判服务,对涉及赡养纠纷、当事人交通或行动不便的辖区案件,提供巡回法庭审理服务,把庭审开到田间地头、农家舍院,将司法为民深入到人民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