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将绿未绿,花朵将绽未绽,转眼又是一季。2020年的初春,我满怀热忱来到岚山农商银行碑廓支行。初到时阳光温柔,微风和煦,恰似一幅美好的乡村画卷,让我少了点初来的忐忑,添了些乍见的欣喜。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恍然间已是三年,十二季光阴。在这1000多个日夜里,我在放弃与坚持的抉择中寻得真我,在失去与收获的磨砺中洗尽铅华。伴随虫鸣鸟叫,我静下心来剪辑视频博客,我的农商“vlog”。用镜头雕琢时光,留下记忆里的小美好。
镜头1:明亮的厅堂,优质的服务
“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好!很好!非常好!”“你我相互监督”“每天前进一步”,一阵嘹亮的晨会口号从营业厅中传来,这是我在农商银行上的“第一堂课”,伴随着响亮整齐的声音,充满斗志的一天开始了。记得刚进入支行时,怀揣着好奇和憧憬,白衬衫、黑西裤的工装上身,员工号牌挂上胸前,以为美好的白领柜员生活就要从那一刻起慢慢展开。但是随着工作的日历一天天翻过,我开始意识到,柜员的工作不是想象中的轻松简单。没有固定的休班时间,和朋友相聚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下午下班后要进行技能练习,时不时还要培训、开会……
关键词:温情
一个雨天的早上,正式营业前,我便注意到在门外踱步等候着的一位脸色黝黑的老大爷,瘦瘦的身躯裹着一件肥大的藏蓝布褂。我看着他,他慢悠悠向我走过来,抬起右手,伸向外套左侧的内兜,停顿了好一会儿,终于掏出来一张用红布裹了一层又一层的存折,“小伙子,我取财政补贴。”老大爷声音很小,我赶紧凑向玻璃。“我看你们真是太辛苦了,每天都在这里守着。要不是我家里实在急着用这钱买药吃,我就把这钱一直存在这,让你们轻松点。”老大爷的体谅,仿佛一涌温泉,让我的心头瞬间一暖。我拿起存折和单据,手中充满力量。
镜头2:请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
“您好,请出示一下健康码。”“外地返岚人员吗?来这边做个登记,你做核酸检测了吗?”这是我询问着每一个进入银行大厅人员的“口令”,疫情防控也成为了日常工作之一,每天的工作也从柜台内转移到了柜台外。清晨,营业室的门还没打开,第一项任务就是拿起喷壶,为营业厅、自助设备区进行全面消毒。当开始上班,我手持电子温度计立在门后,微笑迎接第一位客人。在营业厅内,大堂经理紧张有序地进行客户分流,“大姐,您可以到智慧柜员机这里办理业务,快捷又方便。”
关键词:坚守
夜幕降临,营业室卷帘门已降下,但自助服务区内,我仍身着工作服,头戴口罩,一手拿喷壶、一手拿消毒湿巾擦拭自助服务区内外,在墙上,赫然贴着一张消毒打卡表。查看签字得知,当日,该自助服务区已累计消毒4遍。
镜头3:扎根“三农”沃土,发展普惠金融
“小魏,又来啦!”这是发生在驻村办公室的一幕场景。今天,我们从老一辈农信人手里接过昨日的“大挎包”,踏上他们曾经走过的路,变的是道路,不变的是脚步;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情怀;变的是设施,不变的是态度。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号召中,我们的党员成立先锋队,身着“红马甲”走村串户,问需求、送服务、解难题。我们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书写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
关键词:挎包
新时代的“大挎包”精神,是坚持不懈地开展网点转型,提升厅堂内外服务能力。从网点硬转型到软转型,从手工记账到智慧厅堂,从“等客上门”到分岗管户,从基础客户维护到行业客户营销,农商银行人紧跟时代转变,实现了网点转型的一次次蜕变,破茧成蝶。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回首三年农商生涯,有泥土芬芳、繁星作陪,有乡音绕耳、行长叮咛,也有知识危机、本领恐慌,时光被细细裁剪成一段段农商“vlog”,每一个片段、每一帧画面,都是我们行走在寻常巷陌留下的足迹,而这不过是全市农商银行人服务乡村振兴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一个缩影。愿我辈青年,志之所趋,穷山距海亦不可限。愿我们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任沧海流转,韶华飞逝,愿我们初心不改,无问西东。 (作者:魏柏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