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朱庆鹏 报道
本报讯 盛夏时节,万物繁茂。如同往常一样,葛平荣早早来到幸福院,侍弄侍弄菜园,收拾收拾卫生。待午饭做好,她又分餐装盘,端到幸福院的餐桌上。作为高泽街道范疃村的幸福院公益岗,对于葛平荣而言,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情怀。如今,幸福院窗明几净,笑容绽放在每一位老人脸上。
一菜一汤,尝出幸福晚年;一粥一饭,品出温暖民生。高泽街道聚焦破解农村养老难题,以党建引领赋能,从一餐热饭入手,全面抬高民生幸福标杆,大力推进幸福院建设,全力打造“颐养高泽”,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目前,街道共有具备医养结合功能的驻地养老中心1处、幸福院32处、幸福食堂22处,实现“老有善养”全覆盖。
高泽街道坐拥工业园区,企业遍地开花,建设用地不足。针对这一实际,街道引导各村因村制宜,采取租赁民房式、合署运营式、场所改造式等多种盘活现有资源的方式打造幸福院。
秦家庄、东楼等村租赁村民闲置房屋,通过简单翻新实现快速运营,年租金4000—5000元;西高泽等村将卫生室与幸福院合署打造成医养结合式的养老服务中心;范疃村幼儿园主动将屋后舞蹈室让给村里打造幸福院,并义务为老人制作面食……各村按照有标识、有人员、有设施、有台账的四有标准,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差异化运营之路。
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街道突出多方联动,采取“街道补一点、集体拿一点、村里筹一点、企业捐一点”的筹措方式,拿出30万元专项资金,每村拨付5000元用于启动建设。同时,多方链接资源,引导东楼等企业驻地村通过争取资金支持实现结对援建,秦家庄、辉沟子等村通过争取帮扶单位捐赠实现桌椅电器等物资配备齐全。
在人员配备上,每村配齐配强1—2名公益岗作为养老服务员;在配餐方式上,采取“中央厨房+集中就餐+分批送餐”的多维服务模式,32个村幸福院由村公益岗专人做饭;22个村幸福食堂依托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集中配餐;在服务模式上,各村结合村情实际,定期组织儿童为老人表演节目、帮助老人开展健康体检、开展“爱从头来”等活动,通过多维构建服务体系,极大保障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