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郑雪红
  真正的阅读,使读者能够从字里行间中感知和理解到书本中全部的情感意志和心理活动,把握所描绘的事物和想要表达的意义。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都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刻,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一步提升发散思维、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人的阅读能力和习惯都不一样,人们在小时养成的阅读习惯往往伴随一生,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的时候更加幸福。那么,语文教学中,老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乐趣和感受呢?根据日常小学生语文阅读状况,结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环境,就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营造教学氛围,激发主动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认知体验,教师应以学生不同的特点为出发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真实有趣、引发学生共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阅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学生在阅读文章中重点段落“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织着。因为海的上下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时,反复阅读“五光十色”“瑰丽”和其他颜色形状的词汇,可以感受到画面的丰富,产生对西沙群岛美妙风光的向往和兴趣。这样,就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原文。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学中不仅要把内容完整地讲述出来,更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产品等趣味性工具来向学生展示课文中出现的事物,并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段落词句,感悟文章内涵,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
  深入阅读,注重方式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词句进行转化,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带领学生理解课文。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生字、词的解读释意,并和学生进行互动式讨论,帮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了解,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
  在阅读习惯及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推荐不同类型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对各个方面的知识有所涉猎。同时鼓励学生的阅读行为,帮助其促成阅读习惯,使学生对社会和生活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古今中外优秀的书籍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要合理进行选择。国家教育部推荐了许多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课外图书,且根据小学不同的阶段,推荐的种类也存在很大的区别,比如1—2年级学生阅读书籍中,童话居多,且故事大多比较短小,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比如《舒克和贝塔历险记》《三毛流浪记》《安徒生童话》等。4—6年级阶段,内容更加丰富,含义也相对比较深刻,比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法布尔的《昆虫记》等,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合理选择。
  总之,阅读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仅能稳固词句知识,也能加强学生对语文写作能力的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课堂上采用“带着问题阅读”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有效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东港区城西小学)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