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锋
文学的海洋浩瀚无比,古今中外典籍作品数不胜数,可谓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如同海里的鱼虾蟹贝一样多。书圣王羲之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世上万物水平有分野,档次有高低,面对浩大的文学海洋,最好的办法就是择其优者而阅之,取其精华而用之。
在家中收拾书橱,偶遇一本外国文学名著《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印象中这似乎是儿童文学著作,读之发现其实不是,记不清来源了,封面封底纸已发黄,上世纪九十年代印刷的。
好书不愧是经典。
首先是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以苏格兰的格里那凡爵士为首的一群人帮着格兰特的儿女驾船出海寻找失踪的格兰特船长的故事。由一只漂流瓶中发现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引出,心有大爱且爱好航海的格里那凡爵士,求助官方无效后,愤然自掏腰包,带上妻子、亲友、仆从,还有格兰特的一双儿女,以及粗心大意上错船的法国人巴加内尔,扬起私家豪华游轮“邓肯号”之帆,驶向寻找格兰特的艰险旅程。船穿越了三大洋、四大洲,耗时一年多,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经受了惊涛骇浪、狂风暴雨、烈日灼心、洪水地震、野兽肆虐、水土不服、饥渴劳顿、悍匪袭扰等等无数的磨难,终于找到了遇险滞留荒岛多年的格兰特船长,成功返回故土。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惊心动魄、环环相扣、扣人心弦,读来让人心驰神往、茶饭不思,惊叹于作者阅历之广、构思之巧、语言之妙。
其次是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善于综合运用白描、修辞、对比等手法,通过对人物外表、衣着、言谈、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刻画塑造迥异的人物形象。虽然时光过去了接近160年,但是现在读起来,书中几十个人物仍然让人觉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个个鲜活。无论是正面的充满正义感、英勇睿智、坚韧不拔的苏格兰贵族格里那凡爵士,仁慈宽厚、追随夫君永不言弃的海伦夫人,沉着理智、外冷内热的表兄麦克那布斯少校,粗心大意而不失风趣聪慧、学识渊博的法国地理学家巴加内尔,年轻老成、艺高胆大、敢于担当的“邓肯号”船长孟格尔,勇敢坚强的小小少年罗伯尔·格兰特,貌似柔弱实则刚强的美丽少女玛丽·格兰特,健壮帅气、来去如风的印第安向导塔卡夫,还是善于伪装、阴险狡诈最后看破红尘、孤独留岛的反面人物艾尔通,就连爵士的厨师奥比内,也憨态可掬、厨艺高超,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无可替代,共同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第三是自然风光壮美无比。这部小说名字上有儿女,实则是由科幻小说家创作的史诗般叙事小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自然风光的描述,可谓大手笔、大视野,使其兼具了游记式小说的特色。无论是波澜壮阔、复杂多变的海洋,广袤无垠、水草丰茂的大草原,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安第斯山,还是森林、沙漠、沼泽、河流、原始部落,都各具特色、跃然纸上,富有极强的画面感。特别是船行至南美洲南端火地岛和麦哲伦海峡附近时,对两岸景物的描写,让人心旷神怡,如同身临其境。“邓肯号绕过格利高里角后,智利的国旗和教堂的钟楼出现在树林中,海峡两边突起的花岗石峭岩,嶙峋狰狞。许多山的山脚隐藏在无边的森林中,头上顶着常年不化的积雪,直伸到云霄里。夜幕降临,天上布满了星星,南极的星座给航海者指示着路径。”再如,寻人队伍穿越安第斯山时遇见的风景:“安第斯山这一带不但风景宜人,而且土壤肥沃。丰饶的草地一片连一片,有10万头牛羊在这里也不愁吃的。罗列的池塘,纵横的沟渠,给这些平原提供了绿化的条件。黑头天鹅在池塘里嬉欢,无数的鸵鸟在藤蔓中腾跃,它们分享着水国的风光。”阅读到此,南美洲的秀丽山川映入眼帘,直达脑海,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说走就走、眼见为实的冲动。
最后是勇往直前的精神鼓舞人。书中以格里那凡爵士为首的寻人探险队员们,除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都与格兰特无亲无故,甚至素不相识,为何不顾安危、不计得失、不惧风险,为了寻找失踪的同胞远离家乡、奔赴海外、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是生命至上、友善互助的人性光辉照耀着他们。小说通篇洋溢着大爱无疆、无私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读起来发人深省、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经典让人回味无穷,经典如同众山之主峰、众枝之主干、众溪之主流,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