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服务群众的作用,看岚山区——
全媒体记者 侯庆萍 通讯员 姚文凤
“电视一开,好看的本地节目送上来;大门一出,社区文化场景处处精彩,生活在岚山,生活很有滋味儿。”家住岚山区安东卫街道竹云山庄社区的退休教师唐生和一语道出了该区推行“两中心”融合的群众获得感。
让“两中心”融合融出服务通道,融出生活味道,融出社区治理门道。今年以来,岚山区发挥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两中心”融合在城市社区发展中的作用,将服务群众的功能定位落在了实处。
为用好现有的有形场所,该区以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核心,融合18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家庭站、养老服务中心、城市书房、小草学堂、非遗工坊、体育场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22类文化阵地空间和功能,打造18处“百灵鸟”工作室,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需求。
为同时用好线上空间,建设有线电视智慧实践平台,涵盖12个一级模块、36个二级模块,实现与8处文明实践所、427处文明实践站、374处养老服务中心视频连线全覆盖,将党的政策、农业知识、科普知识、移风易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送到群众身边,推动服务智能化、快捷化、高效化。
全区现有174名“百灵鸟”志愿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拍摄了800余个身边正能量视频。这些视频被点对点反馈到文明实践有线智慧平台、智慧“小喇叭”等平台上,有效丰富了社区群众“身边的电视台”“家门口的广播站”。
除了满足群众对本乡本土文化的需求,岚山区“两中心”融合还在服务功能上下了“功夫”。
作为海洋渔业重点发展的区域,岚山人代代都有老渔民、老船长等,他们中的不少人不仅带头致富,还是群众心里的“主心骨”,说话“有分量”。
因此,岚山区在社区治理上,充分发挥老渔民、老党员、老船长等群体的作用,发挥“地熟、人熟、事熟”的“活地图”优势,围绕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社会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等为社区群众提供多元化需求。
打造“老船长议事”“阳光协商议事室”“银龄调解室”等8个议事协商品牌,将“卫”文化、“渔”文化、“和”文化等嵌入居民自治中,提升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以“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为引领,组织开展“好家风代代传”活动490余场次。
融通社区“线上+线下”等资源,连线连片打造“经山海”文化社区体验廊道、海疆“卫”文化社区体验廊道、“锦绣安澜”文化社区体验廊道等“两横一纵”文化体验廊道。以“善”“和”“诚”等7大传统文化为主线,精心培育“万家灯火·和乐之歌”“金牛耕海·祥善有‘渔’”“海屋添筹”“潮起海洲湾畔”等18个特色文化品牌。
该区立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用好文化“两创”资源,立足辖区渔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打造6处社区创客中心、21处非遗工坊、7处煎饼工坊,引进“渔你相约”等直播团队,全力推介岚山海鲜、岚山煎饼、岚山绿茶、花馍、铝编等特色“岚山风物”。同时,组建36支社区文艺小分队,将岚山号子、吕剧、鹧鸪戏等编成40余个演出剧目,利用“戏曲进社区”“社区文化节”“四季村晚”等活动,将文化送到社区居民身边,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