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彦美
“科研工作者就是要不停地试验、不停地摸索。失败了99次,但第100次也许就成功了。”日照利尔高温新材料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组组长、工程师张晗在采访时说,科研工作者就是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为客户提供性能更好、更稳定的产品。
自2015年毕业,张晗参加工作已九年。这九年里,她一直从事钢铁冶金用钢包、中间包关键耐火材料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先后获得20余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结合工艺技术改进、完善产品性能发表论文7篇,其中两篇被SCI核心期刊收录。在物料指标、成型技术、烧成工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021年,她参与的“特种不锈钢冶炼用超低碳氧化镁基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被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认定为国际领先科学技术成果。
同年,张晗参与的“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用高热震稳定性长寿命高效控流功能陶瓷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成功研制出满足高拉速、长浇次ESP线浇钢需求的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打破高端连铸功能耐火材料几乎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实现国产化替代。
2023年,她参与的“特种钢冶炼用关键耐火材料绿色制备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成果奖。
“奖项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鼓励。”张晗说,她和研发团队一起工作了近三年,最终攻克这个难关,“这个项目在VOD钢包耐火材料使用寿命上有了很大提升,从最初的产品平均使用寿命六七炉提高到后来的23炉。”
“工匠精神”是什么?张晗认为,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在研发工作中,首先是要有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再就是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把工作干好。对于团队而言,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应变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以及多方位的协调能力都很重要。
工作中,张晗通过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强化培训的方式,促进一批年轻技术人员迅速成长,通过企业内部“利尔大讲堂”创新工作室,每年安排不同形式的专业知识培训,使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能最快地接受新知识。
当前,国内钢铁形势不明朗,普遍盈利能力下滑,作为钢铁上游企业,其承压降本增效的问题尤为突出,同时,要不断通过创新开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实现高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张晗说,传承“工匠精神”要敬业,要精益,要专注,更要创新。“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