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诗酒趁年华 烟雨任平生
——也说苏轼与日照

  蔺洪生
  景仰,一直在高处留连。
  留连之际,追古怀远,就有苏轼与诗,一咏千年:“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进而一声感叹,思绪万端:“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登常山绝顶广丽亭》)苏轼畅游无名山,且行且悟:“……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既然人生易老,何不“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行香子·述怀》)这种率性、本真,融入其崎岖生涯,融在他为官40载、被贬30年的砥砺之中,使之政治上超然,创作上旷达,近千年来独领风骚,人气居高不下。
  一
  历史风和日丽,往往风雨骤来。风雨中的北宋中期,“熙宁变法”波谲云诡,守旧派纷纷遭贬出京,苏轼也由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外调杭州通判。杭州三年,湖光山色,但“三年不得代”(任满三年均需调职),为避人祸,他再请外任,于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三日徙至密州,成为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密州军州事、骑都尉,也就是“一州之首”。一州千里,山重水复,辖诸城、安丘、高密、莒县、胶西五县(涵盖今之胶州、胶南、东港、岚山、五莲、莒南等地),自古民风淳朴,“好学重儒,习礼仪,尚齿让”,让初来乍到的苏轼,很快走出落寞:“……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沁园春·孤馆灯青》)即使欲进不得,欲罢不能,依然用与不用由时运,出不出仕在于我,依要“推广中和之政,抚绥疲瘠之民”,使“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景成真。他还诗曰:“漫说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小桃破萼未胜春,罗绮丛中第一人。闻道使君归去后,舞衫歌扇总生尘。”(《答陈述古二首》)
  寒霾散过,旷野随春而绿。然而密州大地,旱蝗交相为虐,“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公私匮乏,民不堪命”,加之“新法严密,风波险恶”,百姓“剥啮草木啖泥土……”一时“岁凶民贫”,竟让苏轼兴叹:“力所无如之何者多矣!”但既主政一方,“亟拯斯民于水火”,于是他“朝衙达午,夕坐过酉”,针对蝗情上书减赋,推“秉畀炎火”法,奖励捕者,使之“蝗不复生”;继而两登常山,率众祈雨,并开掘山溪,“琢石为井……名之曰雩泉”;面对洪涝,又筑坝修堤,“壅邞淇水入城”,“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面对饥馑,他与民同甘共苦,“揽草木以诳口”,甚至“求杞菊食之”;对饥馑造成的弃婴现象,其派人循城捡拾,凡领养者月发粟米,“所活亦数千人”;对盗患则公开悬赏,进而“诛一以警百”,终致“盗亦敛迹”……政绩初现,其甚欣慰:“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有一次天降甘霖,其欣然以诗抒怀:“……夜窗骚骚闹松竹,朝畦泫泫流膏乳。从来蝗旱必相资,此事吾闻老农语。庶将积润扫遗孽,收拾丰岁还明主。”(《次韵章传道喜雨》)其还以工代赈,将元魏“北台”修葺一新,亲题“超然台”,写《超然台记》:“……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惟其艰难,一代文宗处之泰然。
  初心所向,兴趣所至。苏轼踏遍辖域山水,在山水间题字吟诗:“博士雅好饮,空山谁与娱?莫向骊山去,君王不喜儒。”(《卢山五咏之饮酒台》),“长安自不远,蜀客苦思归,莫教名障日,唤作小峨眉。”(《卢山五咏之障日峰》)在九仙山上留有“留月”“白鹤楼”“第一山”字迹。
  
  烟霞浓妆淡抺,总随时光辽远。时光来去间,苏轼治绩斐然,治事之余的创作也高峰连绵。从熙宁七年(1074)腊月,到熙宁九年(1076)十月,其在密州创作并得以留世的作品达209篇(首)一说203篇(首))之多,且著文恣肆,赋诗豪健,填词放达,艺术成就极高。这是他文学创作的转型期、成熟期和辉煌期,又是其奠定词坛领袖地位之时。尤其“密州三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望江南·超然台作》等,集中反映了他在矛盾挣扎中趋向超然的心路历程,勾勒出其磊落从容之人格养成的基本轮廓。拜而读之,内涵一望无际;欣而赏之,感受驰而不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在密州时,他常常百感交集,常想起故乡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想念葬于千里之外的亡妻。熙宁八年(1075)二月,春寒料峭,思绪放纵,一阙《江城子》涌向毫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词意连贯,朴素自然,称悼亡词“史上第一”。同年十月,密州百业渐兴,朝廷变法派也在失宠,苏轼心上乌云渐开,于是再去祈雨、会猎,以一阙《江城子》直抒胸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进而纵情放笔:“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文思勃发,恣意不羁,一开豪放派诗风。正如其谓:“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致鲜于子骏书》)。
  熙宁九年(1076),新政恶果渐显,新旧党争愈烈,苏轼在求用还是退隐的踌躇中,以一阙《望江南·超然台作》表达襟怀,表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短小精悍,独树一帜。“下阕故人故国,触绪生悲,新火新茶,及时行乐,以此易彼,公诚达人也。”(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同年秋,苏轼面临调任,心更复杂,既想返京一展宏图,又恐再陷廷斗漩涡,又借中秋,借《水调歌头》叹圆缺,吟离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逸兴倍添:“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通篇情韵兼胜,“使人登高望远,举首而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胡寅《酒边集序》)“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苏轼还说:“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昨日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吏隐亭》)
  西山逶迤,收获丰硕而真实。然而收获之际,又有磨砺,又让前路阴云密布。苏轼待去汝州,却被改任河中,再在面君途中诏其“徙徐州”,使之如临万重云山。与其耿耿于怀,不如登高望远:“……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一旦放达,其更浪漫:“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都两忘。”《薄薄酒》里,宠辱不惊的内涵深藏不露。
  
  群山倒映,风情愈浓。风情潺潺的邞淇河涌流岁月,流传着苏轼心系苍生的故事。其之“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以及“视官事如家事”的点点滴滴,久久吸引崇敬,赢得赞誉。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密州元宵,沿街观灯,想起杭州繁华,更觉山城清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蝶恋花·密州上元》)细品其意,其中郁结是忧民生,是在转折与反衬中表达“以济物之心,应不计劳逸”之心。正是为此,苏轼“勤于吏职”,“事有关于安危而非职之所忧者,犹当尽力争之,而况其事关本职而忧及生民者乎?”(《上文侍中论榷盐书》)坚持民生为大,上请放行盐禁,主张民众出钱即可免役,直斥手实法征税“是擅造律也”。他“凡百劳心”,又以诚待人,经常以诗赠友:“东邻主人游不归,悲歌夜夜闻舂相。门前人闹马嘶急,一家喜气如春酿……题诗送酒君勿诮,免使退之嘲一饷。”(《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遗之仍用元韵》)如此亲民重情,使之深受爱戴,人称“苏公”。离密州时,百姓倾城相送,其既感动又觉歉疚:“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何时剑关路,春山闻子规。”(《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离任途中,大雪满天,行至九仙山下感慨万端:“……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十年之后,元丰八年(1085)十月,他赴任登州,专程路过密州,仍得民众欢迎:“……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执手相顾,携之揽胜:“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邞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玦环。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远山近水,为之旖旎万千。
  诗意,总在坎坷中茁壮。坎坷中的苏轼,自密州之后,无论知徐州、登州,还是贬往黄州、常州,再从京城谪至杭州、惠州、儋州,一次比一次荒凉,一次比一次困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然而贬谪之际,又是淬炼之时,又使他一蓑烟雨,从忘生、忘死到忘我,进入无雨无晴之境:“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正所谓“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又可称“道德文章千秋颂,才华气节百代尊。”其亦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晁错论》)不愧智者、大者。
  而今,邞淇河上古坝伫立,河水正从当年疏浚的河道流过;雩泉汩汩流淌,仍在灌溉田畴;“超然台”亦经修复,与常山组成东坡文化旅游胜地;“十万人家尽读书”的风习,日益浓郁;“九仙今已压京东”“奇秀不减雁荡”的气象,引人慕名而至……苏轼更多地走进当代,“苏轼与日照”历史文化研究座谈会、“苏轼在五莲”文化交流会、首届“奇秀不减雁荡·东坡杯”五莲山水文学大赛等相继举办;苏轼更远地走向世界,2000年列为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的12位“千年英雄”之一。苏轼更多地告诉人们:坎坷闯过,就是坦途;诗酒趁年华,无往而不乐。
  有人这样说:“行走于日照山海之间,遥想苏轼当年,怎禁得撷一缕阳光,揣进怀里……”(周闻道《日照苏轼》)亦有作者感言:“苏轼密州里奇秀的日照山川,跨越了千年万年,依然屹立于黄海岸边的丽日长天。”(王老四《苏轼的密州》)
  苏轼文化,与新时代的日照一起绚烂。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海曲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诗酒趁年华 烟雨任平生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