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日照县首位状元张行简
建书院启文风

  张行简,字敬甫,是张莘卿的孙子。在家学滋养与家风熏染下,他刻苦读书,砥砺品行,于金朝大定十九年(1179)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礼部长官,正三品)、太子太保(掌训导太子之官,正二品)、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院长官,从二品)。金朝贞祐三年(1215),张行简去世,谥号“文正”。他在家乡创建魁文书院,对日照的文化教育做出重要贡献,称得上是日照文脉传承之路上的“启明星”。
  《金史》记载,张行简“颖悟力学,淹贯经史”。他聪颖、悟性高,学习刻苦努力,全面、深入地阅读经史书籍。一举考中状元,即是对他丰厚学养的最佳证明。张行简还涉猎多门学问,对经史、辞赋、礼仪、天文和术数等研究颇深,是一位博学之才。
  金朝负责研究天文、确定历法的司天台,曾经更定了一套新历法,皇帝下诏由翰林学士院为新历法取名。张行简上奏,请求对这套历法重新校对、测试,等月食日期核准无误了,再为历法定名。于是,皇帝又下诏由党怀英等人校对历法,果然发现诸多错误。这套不准确的历法被及时废除。其后,张行简
  在历次升迁中,都兼有“提点司天台”一职,负责对司天台的工作进行提举、检点。泰和六年(1206),在《太一新历》颁行之前,皇帝下诏由张行简负责对其进行精细校正。
  张行简著述等身,有文集十五卷、《礼例纂》一百二十卷。他所著的《人伦大统赋》,是一部集前代研究之大成的相术书,先后被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时,只收录了四部相术书,《人伦大统赋》名列第一位。纪晓岚在提要中称:“行简世为礼官,于天文术数之学,皆所究心……其书专言相法,词义颇为明简。”
  受父亲的言传身教,张行简与父亲同列礼官,在实践中一直践行和传承着儒家“礼”思想,是金朝儒臣士子的表率。熟悉历代礼制的他,对金朝的典章制度多所修正;他多次上书提出的合理建议,也均被采纳。他曾向皇帝建议:当朝虽已汇编了《国朝集礼》,但有关食货、官职、兵刑沿革等方面的资料尚未成书,应将其编成会要,流传后世。金章宗对他非常器重,曾称:“每奏事之际,须令张行简常在左右。”
  元朝于钦所撰《齐乘》称张行简“备于礼文之学,典贡举三十年,门生遍天下”。不仅如此,张行简对家乡日照的文化教育也做出了创始性贡献。他在日照县创办的“魁文书院”,是日照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书院。
  魁文书院位于日照城南十五里处,是一座规模可观的建筑群。据《海曲太平桥张氏族谱》记载,书院分东、西两院,有云瞿书屋、进修斋、养正斋、清默居、淡然居、序贤草堂、绾春园等建筑。张行简曾邀请四方学士来魁文书院著书、讲学,为日照文脉的发展掀起高潮。
  张行简的府宅位于日照县城内十字街南,在多年后,成为日照官方书院所在地。不论是封建教育时期,还是科举制度废除后推行新学期间,又或是近代国民教育阶段,这块“文化宝地”成为日照教育事业绵延发展的“根据地”。
  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原张行简府邸被辟为县学。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县学被迁到城东门外,原张行简府邸改为奎山书院,后来废弃。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此处重建六一书院,后来也因颓坯而废弃。道光十八年(1838),日照县重建奎峰书院,并将颓坯的张氏家祠改为考棚西厅。来书院读书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是已入县学的秀才,每月定期来书院听讲,并将所作文章、诗词呈送教授批阅;二是备考秀才的文童,常年在书院攻读,主要学习《四书》《五经》。自金朝立县以来,日照共中出2名状元(金朝的张行简、明朝的焦竑)。明清两朝,日照县考取了49名进士、175名举人。对于一个僻居海隅的小县来说,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废除,新学推广。日照县立高等小学堂、县师范传习所等新式学校在奎峰书院创办。1924年春天,日照县立初级中学也在奎峰书院宣告成立。这所学校,经历了战争年代的炮火洗礼与和平岁月的稳步推进,向全中国、全世界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如今名为“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
  文脉泱泱。以张莘卿、张行简为代表的日照先贤所涌起的文脉高潮,穿过历史风霜,跨过沧海桑田,奔流至今。如今,在日照各处大中小学校园中,琅琅书声处处可闻,明媚笑容处处可见。明亮的教室里,一张张青春稚气的脸庞沉静而专注,广阔的校园外,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少年正在走向未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照县首位状元张行简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