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浅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新路径
  

王相芝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论证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求作出的与时俱进的变革,应当继续推动理论创新。
  一、坚持并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阐发更加需要运用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推动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
  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内出现的主观主义鲜明指出:“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因此,要以理论上的自我革命锤炼出先进的理论思维,从而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更切实地解决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在面向“两个结合”过程中要应对的复杂性、系统性问题的解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紧跟时代,这既是实践与认识问题,更是价值关切。因此,深化改革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开动脑筋,解放思想,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与时代接轨。另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总体性特征,因此改革标准的衡量需要把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真正做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应当把改革重点放在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格局上。
  二、坚定人民立场,发扬创新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也要承担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理论先导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品格要求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人民群众不仅为自身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而且推动了社会进步,巩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可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规划与实践的每一步骤都必然以人民需求为着眼点,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激发人民群众创造自身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
  三、把握全球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把握全球视野,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面对经济全球的时代浪潮,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合作共赢的交往态度,积极承担起大国责任,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因此,面对亟待改善的全球治理现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承担大国责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占据历史主动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中共德城区委党校)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理论创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浅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新路径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