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中华炮师”丁守存
研制中国近代首架火箭

  丁守存(1812—1883),字心斋,号竹溪、次海,晚年号竹石山人、石涛钓叟,日照县涛雒镇(今东港区涛雒东石梁村)人,道光年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礼部郎中、军机处章京、广西乡试副主考、湖北乡试监试(3次)、湖北督粮道、两署湖北按察使司按察使加布政使衔。丁守存是晚清军事科技专家、近代军火工业的先驱,曾研制中国近代首架金属火箭,是中国最早的火箭专家。
  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清军连连败北。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西方的坚船利炮和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令林则徐、魏源等最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苦苦思索如何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扶大厦之倾颓。魏源在其所著《海国图志》的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师夷长技”说的提出,引发了学习枪炮、火药和火器制造的热潮,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学习的最初历程。
  丁守存是“师夷长技”思潮的典型代表。其实,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他就已经开始潜心学习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通过研究西学,丁守存对天文学的认识已经接近现代宇宙观。他在著作《造化究原·原气篇》中写道:“日轮为天体中心,此外环日而虚悬轮转于气中,如地球之大,或数十倍,或不及地球之半,与之十之一二者,盖不知其几千万,如所见恒星、五星之类皆是。”这完全遵循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地理学方面,他已经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说法,如《造化究原·摭余篇》说:“观地球全图,水多土少,乃知大地全是水所包,固水与地球合一成为圆形。”同时,丁守存在《造化究原》中还解释了许多物理学的知识,如连通器原理、水压喷泉原理、阿基米德定律、凸透镜成像原理、物态变化等。
  丁守存通过自学,掌握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并付诸实践,得出了蒸汽机、火炮、枪械、轮船、地雷等的制造原理。他写成了一部解释西方国家火枪制作方法的实用专著《西洋自来火铳制法》,用以解决清朝军队使用的长枪无法自动点火射击的问题。
  当时,清朝军队所用的长枪得用火绳点燃火药才能射击,操作非常不便:一是需要频繁点火,二是若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则很难成功点火。落后的火器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西方国家对自动点火技术采取保密措施,丁守存就仿照西洋火枪自行研制:一是研制雷管作为火器起爆装置,二是研制起爆药的合成方法。在试验过程中,他曾被镪水烫伤了眼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兢兢业业的研究与多番试验,丁守存终于成功合成了起爆药——— 雷酸银,他也成为中国化学史上最早合成雷酸银的人。
  从此,清军使用火枪时,只需要直接扣动扳机就可以发射了,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丁守存也因此被调到了军机处。
  富有实干精神的丁守存继续钻研,地雷、枪械、火炮……他都能亲手制造。他曾发明一种叫“跳雷”的地雷,踏响后能自动跳起七八尺高,在空中爆炸,杀伤力极大。
  丁守存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集结为多部著作,除了《西洋自来火铳制法》《计覆用地雷法》之外,魏源的《海国图志》还收录有郑复光著作的《火轮船图说》,这是郑复光参考借鉴丁守存的《火轮船简图》等著作研究而成。
  丁守存在火器制造上最为高光的时刻,是研制成功近代首架金属大火箭。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箭在宋代时就已被使用。但是,火药和火箭传到西方之后,西欧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火箭技术的研发中心,中国反而被远远甩在身后。当西方国家研制成功金属火箭,把来自中国的火箭技术提升到新的水平时,中国还在以纸筒或竹筒作为火箭外壳。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用来轰开中国大门的火器,是大炮和“康格里夫”火箭。据研究,“康格里夫”火箭是从中国古代火箭脱胎而出的一种新式火箭,比戚继光时代的火箭长了整整一倍。但是,清朝统治者不重视火药、火箭技术。康乾盛世时,火箭技术多被用作娱乐表演,甚至被嗤为“奇技淫巧”。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丁守存赴广西办理军务时,与福建的火器专家丁拱辰在桂林监造新式火炮、火箭、喷火筒、地雷等各式火器,两人被时人合称“南北二丁”。
  丁守存与丁拱辰通力合作,根据“康格里夫”火箭样器成功研制由金属火箭筒构成的大型火箭,射程200余丈(660米),接近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是中国研制近代火箭的开始。丁守存因此被尊为“中华炮师”“中国近代火箭之父”。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海曲·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华炮师”丁守存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