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升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立足区域产业优势,根据本地资源禀赋,持续进行大刀阔斧的产业变革,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升级,持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改良产业生态,全市以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标识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立足优势强基育新,奋力实现生产力大跃迁。作为一座以工业立市的城市,潍坊的工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面崛起,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重点行业突出,奠定了制造业长期稳固地位。“十三五”以来,潍坊勇扛工业大市担当,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布局未来产业,使得全市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底气十足。2022年11月成功列入国家工信部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正式跻身“国家队”。2023年,潍坊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65亿元,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动力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元宇宙入选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潍坊成为全省工业母机城市“三核”之一。全市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92.1%,“数字变量”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最大增量,新质生产力发展恰逢其时、势头强劲。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所在。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政府部门引导支持重点优势企业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化水平;二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持续打造以歌尔声学、共达电声、潍柴动力、豪迈科技、天瑞重工、蓝想环境等重点制造企业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培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磁悬浮、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实施百家重点企业产值倍增计划,巩固先发优势,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布局适合区域优势的未来产业赛道。积极链接部委、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促进科研提升、成果转化,着力培育未来产业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目前与工信部共同搭建“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了“单项冠军”等5个梯度培育库,成功推荐952家企业进入省级优质企业培育库。
推动“四链”深化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强调各要素在产业链的高效配置与流动,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联合作用,形成科技、产业、资本、人才要素的融合动能,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高效提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力保障。一是畅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循环,提升创新、产业融合度。探索构建“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跨界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二是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围绕重点产业链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稳链”,发挥潍柴动力、歌尔声学、豪迈科技等“链主”企业先导核心带动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能力,促进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力资本支撑。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加快新质生产力,需要打通融资堵点,解决创新主体融资约束问题,为创新主体创造资金便利条件,充分发挥资本赋能产业作用。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基础。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突破口,促进与本地优势产业对接、嫁接、提质、升级。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本着优中选优、错位发展的原则,完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前瞻性技术创新应用培育发展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用硬科技赋能现代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蓄力积能;二是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新需求,重构基础设施新优势。加速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智能算力、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新型基础设施的承载服务能力,支撑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落实“人工智能+”行动,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传统产业具有多产业母基的特征,注重通过数字智能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激发传统产业新动能。(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潍城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