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隋言晨
影像是很多患者就医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很多病灶需要根据“拍片子”去发现,去诊断。
外行人看来,每天接触黑白灰三色影像,单调且乏味,但在日照市影像医学(磁共振)学科带头人李建龙看来,这些黑白灰是有生命的,他乐于沉浸在黑白世界里,从一帧帧无声图像中,守护患者生命光彩。
出身医生之家爱上“黑白”胶片
双眼紧盯电脑屏幕,右手不停滑动着鼠标,在一张张黑白图像中抽丝剥茧,作出更精准的影像诊断,这是日照市人民医院磁共振室主任李建龙的工作日常。
从事影像学诊断工作20多年,李建龙累计审阅影像报告10万余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复杂的黑白影像世界里发现病变,作出最准确诊断,是他最重要的工作。每一帧影像、每一份报告都是一份责任,也是一次考验。
“父亲是赤脚医生,对我有很大影响。他常说,我们家人多,你们姊妹六个如果出个医生最好,后来只有我上了大学,所以我就学医了。”李建龙笑着说。
2001年,李建龙本科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日照,执着奉献于基层医疗事业。
多年来,他坚守细心认真的准则,技术上精益求精,工作中兢兢业业,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提供了准确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也为临床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在他和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所在科室先后申请了省级、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创建了国家级规培基地、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硕果累累。
勇于创新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医学影像学科是技术、资金、人才非常集中的科室,涉及面广,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全院的医疗质量水平。
作为日照市影像医学(磁共振)学科带头人及主任委员,李建龙肩负着引领本学科发展的重任,而学科的发展靠质控、新项目开发、学术推广、引进先进技术。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李建龙带领科室人员创造性率先开展了颅颈一体化成像技术、胸痛三联征成像技术、双能量血管成像优化技术、迭代重建成像技术等多项影像前沿技术,使日照市影像技术及诊断水准达到了省内先进,受到了广大患者及各级医院临床医生的一致好评。
2015年出国进修归来,李建龙开展了CT脑灌注技术,积累了上千例病例。目前正在开发肝特异性对比剂成像技术、颈动脉斑块成像技术及斑块成分分析、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ASL)技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已大规模应用推广,均取得了满意的预期效果,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影像检查依据,对于提高临床医疗的诊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李建龙每年主持市内、省内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引进、推广新技术新项目,积极鼓励引进来、走出去,保持着旺盛的学术活跃度,在市内及省内均有一定的影响力。
重视团队发展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医患互相信任、和谐的关系是治疗的重要前提。医生面对的是患者,医患关系应该从良好、充分的交流做起。众多患者满意而去的背后,是李建龙的爱心奉献和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担当。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刻苦钻研、技术精湛,在多项技术方面成绩斐然。他还特别注重科室年轻医生的传、帮、带,他常说:“只有让科室年轻医生掌握更多先进技术,才能为患者更好地服务。”每当遇有疑难少见病例,李建龙便立即组织科室人员集中讨论、学习,这种临时性的业务学习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不仅有益于科室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习氛围的形成。李建龙要求科内医护人员经常参加培训,学习新技术,永远走在医疗技术的最前面,以此保证新技术的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除了临床实践,在学术方面,李建龙借助大量的临床工作经验积累,发表SCI论文4篇,国内核心期刊5篇,主编著作4部,获市科技成果奖4项。2020年,《脑缺血性病变CT.MRI评估与临床应用对照分析》项目获得了日照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此外,2021年,李建龙获得了潍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这一资格的获得,是他教学生涯中的一次重大突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有信心和能力,能够做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建龙坚定地说。
每一个精准的诊断,都离不开医学影像医生的奉献和汗水。虽然没有走上台前,但李建龙和他的核磁影像团队却甘做服务百姓健康的“幕后”守护者,无怨无悔。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他们将继续在影像技术上不断探索,以更精准、便捷的诊断技术守护更多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