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以文心润人心
深入探究《文心雕龙》蕴涵的人文素养
  

于曰斌
  《文心雕龙》体大虑周、意笼百家,上承玄圣伏羲人文之元,下至南北朝齐梁时代,穷究“三代”,师圣宗经,是贯通中华文脉的永恒经典,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科书。《文心雕龙》成书一千五百年来,犹如“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肥沃文苑、滋养后学,对中国文化传承发展影响深远。在当前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深入发掘《文心雕龙》所蕴涵的人文价值功用,推动《文心雕龙》从纯学术研究向全社会普及利用的转化,为提升全民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发挥应有价值。
  赏《文心雕龙》辞采之美,涵育古典文学素养。清代学者郝懿行有云,“刘勰遣词之用心周到,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文心雕龙》整部著作以骈体呈现,辞约旨丰,遣词精琢,意蕴深厚,音韵优美,单从文学艺术角度而言,亦堪称古代文学作品的典范。今天,该书仍然是我们学习古典文学的宝贵典籍,散发着永恒的熠熠光辉。
  品赏“练字”之美,探求《文心雕龙》之骊渊。刘勰具有极高的文字学养,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熟稔于心。为深入剖析文字的“形”“声”“义”三要素,专门把“阅声字”一组作为创作论的基本问题提出来。《练字》篇重点论述写作中文字的拣择选用问题,强调文字乃“言语之体貌”“文章之宅宇”“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强调文字作为语言和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可不用心去体察;《声律》篇重点说明字音的功能,强调文章的声律要发挥“声得盐梅,响滑榆槿”的功效,好比盐梅和榆槿一样,起到调味和滑润的作用。刘勰对文字演进和功用分析透彻、认识深刻,对用字的斟酌推敲极为讲究,精挑细选、反复锤炼,取得了“一朝综文,千年凝锦”“百龄影徂,千载心在”的恢弘成就。就当今语境而言,扫清古文字词障碍,是读懂《文心雕龙》的第一道关隘。初学者需借助《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工具书,查证解决通读中遇到的读音和注释难点,尤其是对多音字的字音字义训释,需要联系原著上下文的文意作出独立的思考。遇到参考书中不确切的释读,要反复查证,敢于指出“龙学”名家在注音和注释方面的一些错误、疏漏。
  品味训释之美,探索“龙学”之奥府。刘勰主张训诂要做到“要约明畅(《论说》)”;释词要确切,做到“明正事理(《指瑕》)”。在研究和训释过程中,学界围绕争议焦点问题展开讨论,是推动“龙学”发展的一种常态。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飞著有《〈文心雕龙〉旧注辨证》一书,专为解决“龙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二百四十余条注释疑难而撰写,这种本着对今译和注释进行辨别考证的严谨治学态度,有利于促进对原著的理解。该书虽然专论疑点,但书中仍然存疑。比如,李飞认为,《序志》篇“割情析采,笼圈条贯”中的“割情”应改作‘剖情’(《〈文心雕龙〉旧注辨证》第7页)。笔者却认为:“割情析采”与上段的“论文叙笔”相呼应,均为互文见义用法,“割”在此处可作“割析”解,不必替换为“剖”字,《哀吊》篇亦有“割析褒贬,哀而有正”之用法。吴林伯先生《〈文心雕龙〉义疏》亦早有定论:“割”与“剖”二字形异而义同,古时通用。再比如,读者也可对专家学者的释译作出质疑:周振甫先生把《序志》“夫人肖貌天地”,译为“人的容貌像天地”,笔者认为不如译为“至于人类效仿天地(自然之道)”更为恰当。即便是在一字一句细微之处的心得,在求证过程中也会有很大收获。在逐字逐句深入研读原著时,就应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哪怕最终结论未必正确,但通过辩证质疑、思辨讨论,也能收到深化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品读音韵之美,体味辞采飞扬的佳句名段。欣赏音乐,需要粗通乐理;品赏韵文,也需要略通声律。刘勰《声律》篇专讲文章韵律,是学习音韵学的金科玉律。但该篇专业性强、难度大,甚至有多位“龙学”巨擘的理解都出现了歧义。在诸多专家的诠释中,笔者采信朱文民先生归纳的意见:认为语言学家何九盈先生《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新增订本及邱世友先生《文心雕龙探原》这两部著作,对刘勰《声律》篇所作出的诠释是专业的、系统的、准确的,把声有飞沉、高下相应的“声响律”讲透彻了。在弄清楚音韵学的基本规则后再读《文心雕龙》,更能深刻体味到音韵和遣词之美。比如,在《神思》篇中,作者对神妙高远的文思发出由衷赞叹:“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至乎?”在《体性》篇中,一气列举出十二位名家的气质与作品风格互为关联的例证:“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仅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位著名文章家的气质,用四个字来归纳其平生著述的特点,遣词造句何其精到!《文心雕龙》原著中炼字用辞之精准、辞采音韵之考究无与伦比,值得逐字逐句推敲品味。
  释《文心雕龙》用典之妙,涵育文史素养。《文心雕龙》即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还是一部文化史著作,对我国从上古到齐梁时期的文化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概括总结。《事类》篇专讲引事引言的方法问题,提出“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务精,捃理须核,众美辐辏,表里发挥”的事义用典原则。《文心雕龙》通篇遵循“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的创作方法,书中用典妙语连珠、文辞闪烁,是一部古典文史知识宝库。
  熟识名家名篇,拓展文学常识。刘勰在《序志》篇鲜明地提出该书的创作依据是:“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在整部著作中,随处可见“徵于圣”“宗于经”的经典词句。刘勰学识渊博,自由出入于经、史、子、集,纵意渔猎、旁搜远绍,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据罗宗强先生统计,《文心雕龙》书中提及文学名家322人,其中,《征圣》篇专为孔子而写,《辨骚》篇专为屈原而著,提及扬雄26次、曹植25次、司马相如24次、陆机22次、班固张衡18次,仅《才略》一篇就对94名作家的作品及才性作出精到的评论。在《文心雕龙》整部著作中,引用作品涉及436部(篇),就单篇而言,仅从《易经》化用或引用的语句就多达228例。在学习研究《文心雕龙》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对涉及到的三百多位名家的字、号、生平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四百多部(篇)名著名作的内容、风格、特点有了更为系统的掌握,能极大地丰富拓宽读者的知识面。
  (未完待续)
  (该文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1-YYWX -04)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海曲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深入探究《文心雕龙》蕴涵的人文素养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