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抓好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培育和科技支撑,莒县——
全媒体记者 王霞 通讯员 徐峰
今年以来,莒县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全面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抓好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培育和科技支撑,全县粮食生产持续稳定,2024年预计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7.6万亩、总产可达41.5万吨。
强化政策激励扶持,切实提高“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用好考核“指挥棒”。将粮食安全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绩效考评办法,提高乡镇街道“主动抓粮”积极性。建立镇村户三级种植台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粮食稳产任务落地落实。落实落细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各级支持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稳定农民种粮预期,共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490余万元。积极争引粮食生产示范项目,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400亩,每亩补贴250元。撑起保险“保护伞”。大力推广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升了粮食作物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2024年承保小麦34.73万亩、赔付379.45万元,承保玉米面积29.15万元,让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
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持一手保耕地数量、一手提耕地质量,守牢耕地之本。围绕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持续强化投入保障机制,探索高标准农田建管用结合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县累计投资13.9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02.82万亩,并按照每亩2元标准落实县级补助资金。开展了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共采集剖面样33个、表层样1324个,完成样品制备1629个、分析化验样品1664个,为土壤的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实施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土壤改良、配方施肥等技术,整合资金对小麦玉米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80万亩次,推广有机粪肥1万余吨、施用面积达3万余亩,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切实提升了耕地质量。
大力培育种粮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种粮大户。从土地流转、信贷支持、项目倾斜的方面,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全县共发放“齐鲁富民贷”2274户、7.15亿元,共发展种粮大户198户、面积约5万亩,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种粮效益偏低等难题,创新“外引内孵”方式,引进丰信农业等知名服务主体,20处乡镇街道各培育2—3家本土服务主体。全县共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17个,年服务面积近90万亩次,服务小农户22万余户,农户亩均生产成本降低10%左右。
健全科技支撑体系,着力提高粮食单产。良种护航打基础。建设100亩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2处,展示农作物新品种200余个,打造了“看禾选种”的平台。开展小麦统一供种服务,大力推广“济麦22”“鑫麦296”等高产稳产粮食品种,推广面积约10万亩,从源头上夯实粮食丰产基础。良法管理保丰产。通过“议事·学习日”、短视频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大力推广良种包衣、配方施肥、宽幅播种、机械镇压、一喷三防、适期晚收等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确保各项关键技术到田入户。示范创建挖潜力。开展小麦玉米单产提升行动、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打造玉米6个“百亩田”、5个“千亩方”、3个“万亩片”,建设1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比试验示范田,打造6个玉米高产示范典型,玉米“百亩田”亩产达919.26公斤,辐射带动全县粮食均衡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