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支部+公益性平台+妇女赋能”模式,莒县西陈家楼村——
全媒体记者 王霞 崔维莹
在莒县城阳街道桃园社区西陈家楼村,一个以“军嫂”命名的特殊平台——莒县军嫂新媒体中心,正悄然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与拥军优属融合发展的闪亮名片。
自今年5月莒县军嫂新媒体中心正式运营以来,该中心立足公益性定位,依托党支部引领,通过免费电商培训与直播带货实践,为军嫂、退役军人家属及乡村赋闲妇女开辟了一条“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新赛道。
公益赋能 点亮“指尖经济”新技能
“培训不收一分钱,只要想学,咱就教!”莒县军嫂新媒体中心军嫂带头人陈祥云的话语掷地有声。在该中心成立伊始,便确立了鲜明的公益性宗旨——面向现役、退役军人配偶以及社区普通赋闲妇女,提供零门槛、全免费的电商直播技能培训。目前,首期38名学员已顺利结业,培训根据报名人数灵活分期滚动开展,确保应培尽培。
在莒县莒州好品新媒体中心负责人李令涛的专业指导下,学员可以系统学习两种电商带货模式:真人出镜直播和不出镜直播(包括快手短视频带货、抖音图文带货等)。课程内容涵盖镜头表现、产品讲解、后台运营等全流程技能,设计紧贴实际、注重实操,确保“学得会、用得上”。
该中心还提供灵活的运营模式:学员既可选择居家操作,也可使用该中心专业直播间,时间安排自由灵活,真正实现“接孩子、顾家务与创业增收两不误”,有效解决了妇女创业的后顾之忧。
直播变现 小屏幕撬动大收益
6月17日,记者走进莒县军嫂新媒体中心,宽敞明亮的直播间里,镜头前的学员们正热情推介本地特色产品。
据介绍,目前,冷冻食品、特色兔肉等本地农产品成为直播间的“常客”。依托中心搭建的成熟电商平台,直播收益可直接结算到个人,真正实现了“一部手机、一个账号”的轻松创业。据统计,学员月均增收可达3000元,为家庭带来稳定可观的“第二份收入”。
60多岁的村民董书菊是中心“银发学员”的代表。她从中心筹备时便持续关注,如今已能熟练参与直播辅助工作。“真没想到这岁数还能学新本事,给家里添点收入项。”她的笑容里满是自豪。像董书菊这样积极响应、勇敢拥抱数字经济的学员不在少数,她们用行动证明,年龄从不是学习与增收的障碍。
支部引领 集体资源激活振兴动能
莒县军嫂新媒体中心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西陈家楼村党支部的强力支持。“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核心是富民增收。”西陈家楼村党支部书记王凯道出初衷。
“由于村子已完成拆迁,没有耕地,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许多全职宝妈面临就业与照顾家庭的两难。后来参加了莒县组织部‘第一书记’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电商培训,我们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寻求突破,将电商引入本村。”王凯表示。
为此,西陈家楼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与集体资源整合能力:
——盘活空间资源:利用村集体开发的沿街场地,无偿提供中心运营场所及专业直播间;
——整合产业资源:积极对接桃园社区及周边乡镇,未来计划引入更多本地农副产品、海鲜等特色货源,打造区域农产品上行通道;
——强化人才支撑:保障专业师资稳定,持续优化培训体系。
这种“党支部+公益性平台+妇女赋能”的创新模式,成功将闲置人力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生产力。莒县军嫂新媒体中心不仅解决了军属及乡村妇女的就业难题,更成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推动本土优质农产品品牌化的重要纽带,为莒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的“巾帼动能”。
从拥军优属的初心出发,到成为撬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支点,西陈家楼村借助莒县军嫂新媒体中心的成立,正以“授人以渔”的公益温度与“直播助农”的创新锐度,书写着新时代军地共建、巾帼建功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在这里,每一位“云端”的军嫂和乡村女性,都是乡村振兴路上最闪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