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餐盒里的暖光
图片
  

 张霞
  清晨的阳光,温柔地落在路边小店的门楣上,“向禾睿”三个字仿佛盛满了厨房里升腾的烟火气。一张张外卖订单涌进来,像衔着期待的鸟儿。每天从这里飞向城市角落的两百多份“漂亮饭”,藏着我的心尖尖——— 那是我的两个儿子,“向上”和“睿睿”。我把“禾”的生机、“睿”的明朗,连同骨血里的疼爱,都悄悄缝进了招牌里。像揣着家的暖意,让我在这烟火人间里,每一步都踏得格外稳当。这份藏在寻常餐食里的心意,不知不觉,竟成了这个城里许多人舌尖上的念想。
  在浙江经营餐具生意的那段时间,我偶然与轻食结下了缘,渐渐对这种健康饮食理念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更专业地探索轻食领域,我专门考取了营养师资格证,如今终于把这份热爱落地成了这家小店。我决心做轻食时,为店名真是绞尽脑汁。那天翻看儿子们从小到大的照片,目光落在他们稚嫩的名字上,心头忽然一亮:“向禾睿”!草木生长的“禾”,聪慧明朗的“睿”,这不正是我想要的轻食吗?自然的味道,加上一点妈妈的小心思。如今,看到医院食堂都摆上了营养餐,越来越多人把健康吃饭当成了平常日子里的必需,我心底就暖暖的,庆幸当初的选择。带着对家人的爱,我的“向禾睿”,就这样在充满市井气息的街巷里,稳稳地扎下了根。
  老主顾们都知道,“向禾睿”的热闹,是从菜市场的晨光里开始的。天还没亮透,我就到了。指尖拂过带着露珠的生菜,叶子要支棱着精神;轻轻捏捏饱满的彩椒,得带着韧劲儿。就像给家里的向上和睿睿挑菜一样,每一样,都要亲手掂量,细细看,凑近闻。“给家人吃的,哪能马虎?”这话我总挂在嘴边,也成了店里无声的规矩。就是这点“妈妈式的较真”,让新客尝过就成了回头客,老主顾的订单,总是一添再添。
  “谁说管住嘴就得啃草叶子?”在灶台前忙活时,我常笑着跟店员念叨。看呐,煎锅上的澳洲牛眼肉正滋滋唱着歌,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案板上,挪威的深海青花鱼片泛着润泽的光;连矜贵的黑松露,我也舍得满满铺在餐盘上。在这方寸天地里,我是掌勺的厨娘,是管账的掌柜,更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为每一位走进店里的客人料理,就像为我的向上和睿睿准备饭菜,那份对食材的讲究,早已刻进了骨子里。
  这明净的厨房,就是我心意的展台。几十种风味轮着来,菜单周周新,餐餐不重样,就是要让大伙儿知道,轻食也能有滋有味。今天是向上爱吃的黑椒牛柳杂粮饭,明天是睿睿喜欢的香煎青花鱼沙拉。连哥俩爱啃的牛油果,都被我耐心碾磨成顺滑的酱,温柔地抹在全麦面包上。“妈妈做的饭哪能没味道?”我边利索地给鸡胸肉改刀边笑,手边的电子秤亮着稳稳的光。每一份餐食,热量都妥妥地收在500大卡里,但该有的好滋味一点不少——— 嫩滑的鸡胸、弹牙的虾仁、多汁的牛排,都是儿子们盘里的常客;碳水就认糙米、藜麦这些老朋友,煮得粒粒分明,那火候的把握,跟在家给他们焖饭一样熟稔;当季的鲜蔬堆出满满的清爽,生菜脆生生的,彩椒甜丝丝,蓝莓汁水盈盈;牛油果和坚果带来的好油脂,也安排得明明白白,就像我叮嘱哥俩“多吃坚果长结实”那么自然。
  厨房里的规矩,像家训一样硬朗:没有预制菜,更没有隔夜饭。每一份餐,都从客人点下的那一刻开始诞生。操作台一天擦洗消毒好几次,生熟刀具分得清清楚楚,连拌沙拉的碗,都要滚水烫过才安心。有熟客曾打趣:“姐,你这后厨比我家里还亮堂!”我举起刚烫好的勺子,笑着说:“给我家向上和睿睿做饭,哪能留隔夜的呢?你们来这儿,就当是自家厨房,图个安心。”这份源自当妈的“死心眼儿”,成了老会员们一次次放心下单的理由。
  忙,是家常便饭,常常脚不沾地。可每当看到会员群里“接龙再加一单”的消息,读到“瘦了三斤还不觉得亏嘴”的留言,手腕的酸胀,好像一下子就被暖流冲散了。记得有一次,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来,小家伙抱着藜麦饭大口吃着,小嘴油亮亮地喊:“阿姨做的饭真香!”我笑着给孩子添了块甜糯的蒸南瓜,心里头软软的,像化开的糖———原来把给向上和睿睿的爱揉进食物里,真的能被这么多人,这样真切地尝到。
  如今,大家对“好好吃饭”看得越来越重,连医院食堂都摆上了营养餐。看到“吃得对”慢慢成了大家生活里寻常的一部分,我做轻食的心就更坚定了。有人问我:“70后转行做这行,累不累?”我擦擦额角的细汗,笑容温温的:“看着‘向禾睿’的名字印在餐盒上,看着大家吃得香,就像看着我的两个儿子一天天长大,心里头,是说不出的踏实。”
  做轻食这一路,教会我的远不止食材的搭配。看着会员们从最初嘀咕“吃草没意思”,到现在“每天盼着开饭盒”,看着她们的腰身悄悄变轻盈,精气神儿越来越足,我渐渐懂了:所谓的用心,就是把一件事,做到自己心安;所谓的值得,就是看到别人因为你,日子添了一点好滋味。如今的“向禾睿”,在食客心里,慢慢成了一个温暖的“健康小厨房”。老朋友们都知道,这里藏着几十种流转的风味,周周有新意,小小的餐盒里,总能遇见一份让人心头一亮的满足。
  餐盒里的热气袅袅升腾,印着“向禾睿”的打包袋,被快递小哥匆匆带走,奔向城市的角角落落。在我这方寸小店,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一位70后母亲最朴实的念想———把对儿子的爱,悄悄缝进了店名;把对日子的珍重,细细盛进了每一份餐盒。原来这世上最暖的生意经,不过是一颗本真的心;而最踏实的好日子,就是怀揣着这份热爱往前走,把寻常的烟火,过得像这手中的轻食一样,滋味绵长,暖心暖胃。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海曲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餐盒里的暖光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