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潮河镇
以工代赈铺就家门口的幸福路

  □本报通讯员 王姗姗 报道
  本报讯 近日,五莲县潮河镇沈家庵村美丽宜居村庄整治提升以工代赈项目圆满收官。这项惠民工程不仅让村庄实现旧貌换新颜,更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有力抓手。
  在项目谋划阶段,潮河镇坚守“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深入沈家庵村摸排386名劳动力的就业现状与技能特点。同时,结合村庄巷巷通、雨污管道等农村基本基础设施均未实施的实际情况,精准规划了修建4.5公里连村路、4720米供排水改造及3610米巷巷通铺装等内容,让项目既补齐了乡村发展的短板,又切实惠及民生。
  为让政策红利直达群众,项目创新采用“镇政府+镇级企业+村级劳务合作社+当地群众”的四方联动模式。针对农忙时节的特殊情况,对参与施工的村民采取“弹性工时制”,让村民既能兼顾地里的农活,又能在工地挣钱,保障了收入,群众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项目全程注重监管,既保障工程质量又温暖民心。质量监管上,镇工作专班定期巡查、村协调小组现场盯工、监理单位全程驻场,关键工序100%跟踪记录。工时计算方面,严格执行“务工签到—报酬签字—台账公示—按月打卡—银行流水”五步流程,实现劳务报酬“零差错、全留痕”。
  施工过程中还广纳民智,鼓励村民共建共享深度参与。采纳村民建议用本地大理石废料铺设排水沟,既防冬季冻裂又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老党员主动宣讲政策,协调有线电视减免费用、规整老旧电线线路,为村民节省开支4万元。
  如今,走进沈家庵村,笔直的连村路通到家门口,通畅的排水沟解决了雨季积水问题,整齐的电路消除了村民用电的安全隐患。“路好走了,收姜的车能直接开到地头,工钱也挣了不少,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们的笑脸,便是项目最好的成绩单。
  截至目前,项目共发放劳务报酬153万元,带动124名群众务工就业,实现了“家门口务工、顾家挣钱双增收”。项目惠及4个行政村3500余名群众出行,更让村民的大姜、芋头等特色农产品“出村有路”,为农产品增收创造条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区域·五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工代赈铺就家门口的幸福路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