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胡艳敏 报道
本报讯 日前,装载着5万吨石油焦的“地平线杰德”轮顺利靠泊山东港口日照港石油焦专用泊位并开展卸货作业。卸货完毕后,日照海关查验关员立刻对该批货物查验放行,随即运往国内工厂用于制作电池原料。
石油焦是石油的减压渣油,经焦化装置裂解焦化而生成的黑色固体焦炭,属于电解铝、新能源等行业的“刚需”原料,其稳定供应直接关系产业链运转。
“现在海关提前对接,我们靠港就能检疫,检完马上卸,卸毕立即查,单船至少能省3小时。”日照港港口调度员王显辉指着忙碌的作业现场说。2024年,日照港进口石油焦420万吨,占到全国进口总量的31%,是全国最大的石油焦进口港和集聚地。
为保障石油焦高效进口,日照海关强化风险防控,统筹做好卫生检疫、重量鉴定、单证审核、现场查验等各监管环节衔接,并设立专门的业务窗口,安排业务骨干负责石油焦进口通关业务,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船到即办、卸毕即查、即查即走”。
“日照交通物流方便快捷,‘集散结合+堆存’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模式和进口石油焦‘集散互补拆箱+仓储’服务方案,能够为货物贸易节省30%的综合成本和40%的搬捣时间,也为我们更好地服务下游客户提供了便利。”在日照口岸多年从事石油焦进口业务的武汉周正贸易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徐中华说。
稳定的货源、可预期的口岸通关效率逐渐吸引了产业落户,山东华贸控股集团在此投资建设70万吨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聚焦打造国内单体规模和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达产后年用石油焦100万吨左右,可年产70万吨负极材料前驱体和30万吨高新碳材,将极大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质量、高性能新能源材料的需求。
今年前7个月,日照口岸进口石油焦超500万吨,同比增长近一倍,日照口岸正成为产业链稳定的“黄金通道”,为下游产业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