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铁“智”造到造纸“绿”变,日照持续育能增势———
□ 全媒体记者 孙晓梅
走进昱岚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国内首台套六机架酸连轧机组正高速运转,钢带以每分钟1500米的速度穿行,厚度直接从3.0毫米轧至0.12毫米,产线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30%以上。轧制后的钢带再经多道工序,便化身食品级马口铁,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广泛用于奶粉、预制菜等食品包装。
眼前钢铁产业向“质”跃升的场景,正是日照工业强劲脉搏的生动体现。作为临港代表产业,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关键动能。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工业“压舱石”作用稳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36个工业行业中,26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2.2%。其中钢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钢铁及配套企业完成产值1655亿元,展现出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与创新升级所焕发的蓬勃生机。
日照市通过“需求牵引、技术创新、要素配置、标准倒逼”系统部署,推动钢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日钢集团1.0毫米ESP花纹板填补国内空白,高磁感取向硅钢实现省内首创;山钢日照公司油罐钢、高强钢产品占有率居全国首位,并实现LNG储罐用9镍钢规模化量产。昱岚新材料突破0.08毫米“手撕钢”量产技术,蓝昆氢能绿电纯离网制氢系统入选工信部未来产业“揭榜挂帅”参评项目,创新活力强劲。
全市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行动,转型成效显著。山钢、日钢入选国家级智能工厂,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跨越。在日照钢铁集团,高炉工长区、原料区等五大区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构建起铁区、钢轧、管控一体化应用架构。
绿色转型同样取得重大突破。山钢日照公司获评山东省钢铁行业首家“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日照钢铁集团在全省率先实施年捕集18万吨二氧化碳示范项目,新建6座3000立方米高炉全部投运后,预计可实现污染物排放减少60%、综合能耗降低25%。
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动能。岚山区板带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与省级先进钢铁及配套特色产业集群形成联动;总投资215.4亿元的21个钢铁产业延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依托规划建设的钢铁配套产业园,日照已打造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安岚钢铁物流园等专业化平台,构建起从上游产线运维、辅料生产到下游钢材精深加工、机械零部件制造的全产业链的发展生态。
钢铁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双轮驱动,造纸产业也展现出强劲势头。前三季度,造纸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前不久,日照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型产业集群,集聚亚太森博、华泰纸业等35家规上企业。其中,亚太森博的“森博”高端漂白木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1%,华泰纸业的高强高透代塑伸性纸市占率约23%,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政策引领夯实产业支撑。今年5月,我市发布《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力争年内滚动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400个以上,带动全市完成技改投资200亿元以上。在9月份召开的岚山区领导干部会议上,市委书记李在武强调,要充分发挥港口、区位等比较优势,持续优化钢铁、化工等产业生态。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字化转型、设备更新、专精特新培育等系列政策,为特色产业量身定制了发展蓝图。
从钢铁智能化改造到造纸绿色升级,从板带材精深加工集群到浆纸一体化集群,日照传统产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链条延伸,共同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格局。随着重大产业项目拉动作用持续释放,日照工业经济活力和内生动力将进一步增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