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李叶青 张莹 解友财
初冬时节,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国内首台全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全程自动化流程如行云流水,这台单机作业效率最大可达1500吨/小时的卸船机,让我国港口粮食接卸核心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与此同时,在山东蓝昆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方形常压电解槽离网制氢示范项目平稳运行,系统集成屏幕上显示:出口氢气纯度达到99.9%。该公司在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标志着风电光伏新能源离网制氢装备发展方向将实现重大调整。
从港口到蓝天,从突破到升级,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求新求变、新兴产业持续培育壮大,到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建设———这,就是“十四五”收官之际,在新质生产力理论推动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提“质”谋“新”崭新图景。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几年来,新质生产力重塑着这座海滨城市的发展肌理,所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正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产业向新,动能澎湃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时代课题。
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第一站,就来到日照港。他指出,“日照港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港口,近年来推进科技创新,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肯定”。
扎根传统、聚焦新兴、布局未来的产业实践,正是我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鲜活注脚。一路前行,我市不断创新升级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让生产要素间奇妙的“化学反应”不停发生。
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在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数字管控中心,模型自动计算最优加料量与时机,精准调控转炉冶炼,指尖在控制台上轻轻一点———几公里外,巨大的转炉内,炽烈的火焰仿佛被无形之手精准操控,将老师傅的经验转化为毫秒级的精准控制。
新兴产业积厚成势:在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PM8年产15万吨高透伸性纸项目的纸机高速运转,棕色的伸性纸卷不断从设备末端产出。公司研发的高透伸性纸袋纸,具有高强、高透、高伸缩、生物可降解等特性,能替代塑料广泛应用于食品、粮食、砂浆、化工品等包装领域。
未来产业聚链成群:8月,岚山区低空经济合资项目签约,首期重点打造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低空文旅体验区、青少年航空研学基地、智慧城市空管平台、行业应用示范基地五大功能板块,为区域低空经济多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市持续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力推动工业稳量提质,加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力释放数实融合效能,加力提升服务效能,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能新优势。
源于实践的科学理论,正在实践中释放思想之伟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36个工业行业中,26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2.2%,展现出了技术改造与创新升级焕发的蓬勃生机。
科技创新,点燃引擎
科技创新,是这场变革中最亮的星火之一。
走进莒县招贤镇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玻璃温室里的传感器闪烁着科技之光,数字化智慧中心大屏跳动着产业脉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正升华为“指尖管理、云端种养”的现代图景。
“原本依赖人工经验的各种关键环节,如今实现了精准操作,作业质量有了极大提高。”负责人李秉航说。
当前在我市,无数个李秉航正不断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用实践书写着“新”故事。更广阔的场景中,创新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构想变为标配,成为日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
“经过系统优化,这台激光打标设备生产效率提升25%,产品合格率达到99.8%。”派驻山东华世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专员张永波说。围绕氢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我市选派“科技专员”“科技副总”下沉服务,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揭榜挂帅”机制。
“山东大学考古学科、考古专业的发展和日照合作,能更好地推进田野考古、多学科合作研究、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曹现强在山东大学与日照市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座谈会上说。深化产学研协同,我市持续加强与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行等活动,积极布局“一链一高校、一链一专家团、一链一首席专家”,推动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加速转化。
“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科创先锋企业,每一步都有政策托举。”山东迈尔医疗生产研发中心总监任乐涛说。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我市实施创新空间“强基”行动,全链条梯次培育科技企业,激励企业创新活力。
创新之“进”正强力支撑着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稳”:在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键零件咬合精度误差不到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的“进”,造就着全球每三辆商用车中,就有一辆用的是金马制造的转向系统零部件的“稳”;在一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节能设备、替代清洁能源、推行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举措的“进”,造就着其生产的泡沫铝100%可回收的“稳”。
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加燃料”,目前,全市在研科技项目358项,助推企业开发创新产品400余件;全市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390家、专精特新企业568家、“小巨人”企业32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8家。我市多次上榜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
要素革新,未来可期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久久为功。我市以战略定力,铺设出一条因地制宜的“追新之路”———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工业倍增‘头号工程’,抓紧抓实项目‘谋招推服’。”中共日照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作出部署。 中共日照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会议指出,“制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今年,中共日照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又作出如下部署:“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加劲发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构建‘5+3+2’现代产业体系。”
接续奋斗,中共日照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体会议提出,“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更好地激发先进制造业活力、海洋经济活力、生产性服务业活力、城乡融合活力、改革开放活力。”
一个目标,万次奔赴。我市持续在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优化中发力,锻造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实力。
深化港产城融合———把握《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机遇,我市持续跃迁城市能级、重塑产业格局、转换发展动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畅通“强血脉”。
加大基建“筹码”———今年,我市交通部门着力抓好34项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夯实铁路、公路、港口、航空“四道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硬筋骨”。
优化营商环境———我市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扑下身子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政府职能部门持续开展服务民营企业专项行动、“我为企业找市场”活动,行政审批流程越来越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炼就“大心脏”。
强化人才保障———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进一步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推动科创人才集聚,加强“人才飞地”建设布局,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挺起“铁脊梁”。
以“新”致远,一次次抢占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的实践中,日照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一张蓝图与精准把脉筑基,让绿色低碳与数实融合坚守,让深耕细作与持之以恒接力,日照步履不停。
■记者手记
回望“十四五”,日照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以创新为笔、以实践为墨的生动叙事。它扎根于钢铁、汽车、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在淬炼中蝶变新生;它生长于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领域,凭科技创新开拓新局;它更布局于低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未来赛道,扩展应用场景积蓄动能。
面向“十五五”,日照更需“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战略位置”的战略定力与前行魄力。唯有把握住这一不竭源泉,才能让机器与数据奏响时代的和鸣,才能让发展的逻辑更加深刻演进,才能让城市命运在发展中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