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进口水果的种类日益丰富。然而,当您品尝那些宣称来自异国他乡的水果时,是否曾意识到,买来的可能是假冒的进口水果?近日,记者探访了部分水果市场,揭开了假冒进口水果的真相。
装进印外文的包装盒国产葡萄秒变“进口”
在北京某水果批发市场,葡萄是近期的抢手货。记者注意到,众多葡萄品牌当中,一款名为“进口阳光玫瑰”的葡萄很受欢迎。国产“阳光玫瑰”的价格普遍在6—10元/斤,而所谓的进口“阳光玫瑰”售价高达66元/斤,价格相差近10倍。商家声称这是日本进口的品种,之所以这么贵,除了运输成本等因素外,还因为这些进口葡萄的果实更大,汁水更丰富,香味更浓厚。
一般来说,进口水果包装盒上应用中文或英文注明水果名称、产地、包装厂名称或代码等。然而,记者购买了一箱商家推销的所谓“进口阳光玫瑰”后发现,尽管外包装上印有清晰的日文,却未标注产地等相关信息。
此外,记者查阅海关总署2024年9月2日发布的《获得我国检验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发现,日本予以准入我国的水果品类目前只有苹果和梨。这也意味着,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日本进口葡萄,都不可能是真正的进口产品。
一位长期从事进口水果批发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商家只需在包装上突出外国文字等元素,再装上国产葡萄,所谓的“进口水果”就生产出来了。不少市场都存在专门提供这种印有外文的包装盒。
为了印证这位业内人士的说法,记者前往广州某大型水果批发市场进行调查。在这家市场内,零售的国产葡萄都是零散装在白色篮筐中。销售商告诉记者,这些国产葡萄在市场里也可以包装成外形“好看”的进口葡萄。在一家售卖包装盒的店铺里,记者看到了印有葡萄图片和醒目“晴王”字样的包装盒,还有几处日文印刷字体。仅“晴王”礼盒就有3种款式。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进口水果礼盒包装几块钱就可以买到,而许多商家直接就将国产水果装到这些盒子里冒充进口水果出售,这也是市场里公开的秘密。
商家自行替换标签南非橘子“变身”澳柑
类似现象在北京、上海等地水果市场上都很常见,在这些充满外文标识的外包装礼盒里,盛装的其实就是国产水果。例如,一家水果市场售卖的名为秋月梨的包装盒上印满了日文,销售人员直接承认这是来自山东的水果;而一个摊位售卖的包装印着外文的车厘子,其实也不是进口水果。
一些商家通过打信息差、仿冒进口包装礼盒等手段,把普通的国产水果包装成了进口水果,售价瞬间提高几倍。而除了换包装冒充进口水果外,一些商家还会用外国品牌的标签造假。
在北京某水果批发市场,记者看到几位工作人员正在对进口橘子进行重新包装。他们撕掉了水果上原来贴着的“SweetC”标签,换上了“2PH”字样的紫色标签。原来,“2PH”是澳大利亚一种柑橘的品牌名称,业内人士称其为澳柑,而“SweetC”则是南非橘子的标签。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的澳柑销售情况较好且售价比较高。一些不法商家就通过自行贴标签或者是换箱子的方式,将国产柑橘以及价格便宜的南非橘子,替换成澳大利亚柑橘进行销售,价差能达到5—10倍。
网店公开售卖假标签两三分钱就能买到
那么,这些假冒注册商标的标签从何而来?记者在电商平台调查时发现,一些店铺在公开售卖进口水果标签。有些标签有明显的注册商标标识,但仍然可以下单。有的店铺为了规避风险,对标识进行了部分形似字母的更改或干脆对注册商标进行了模糊处理。
假冒商标标签的做法并不罕见。不久前,上海警方就破获了一起这样的案件。警方调查发现,河南郑州的海某和常某夫妇的网店在大量销售进口水果标签。自2022年以来,两人在没有取得品牌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委托印制厂印刷假冒品牌的水果商标,并通过电商平台对外大肆销售。
根据警方查证,海某和常某通过网店已经售卖的假冒水果不干胶贴,总量近500万枚。在海某的网店里,这些每1000贴成本10元左右的水果标签,被以每贴2分到3分钱的价格出售。警方顺着线索找到接收海某网店订单的印刷厂。在河南郑州的一个仓库里,警方发现了总量超过500万枚的各种进口水果标签。这些水果标签上的名字,都是国外著名水果品牌,涉及奇异果、菠萝、苹果、香蕉等多个品类。印刷厂负责人母某对明显没有授权的注册商标印刷订单采取了放任的态度。
电商平台上轻易买来的标签往普通水果上一贴,这些水果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进口水果。目前,海某、常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专家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
记者了解到,调查中发现的制售仿冒的外国知名水果标签行为,已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最高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市场一些假冒进口水果的销售行为,相关法律专家认为已涉嫌欺诈,除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之外,消费者可以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或投诉,按照规定,可以进行退一赔三的索赔,维护自身权益。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监管部门要对水果市场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比如宣传的是进口水果,就要求商家提供进口的材料。
假冒进口水果的商家不需要承担进口水果的运输、关税、质量检测等费用,却能以进口水果的名义销售,不仅打乱了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还挤压了正规商家的生存空间。在此要提醒电商平台,随时对售卖进口水果标签的商家审核资质、检查商品信息,不能让网络成为假冒商标得以流通的温床。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也要严格核查进口水果的各种入境手续,发现不法商家及时处罚。而对于那些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行为,司法部门也应加强打击力度。
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促进水果市场诚信自律,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更好保障。(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