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区巨峰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八班 梁怡然 指导老师 丁海城
读完余华老师的作品《活着》,心灵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余华老师在写这本书时是以独特第一人称来讲述主人公福贵的一生。读完后,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全书都在写“死”,为什么以活着来命名?余华在书中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在经历身边亲人相继离世的事实后,他平淡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我感叹世道的不公,福贵的一生过得太艰苦,艰苦到让人窒息,但他又很幸福,似乎活着是上天赐给他最大的福气。我想我们终其一生也在寻找活着的意义,寻找一个又一个答案,这个过程总是让人热泪盈眶的。
书中讲述福贵的一生从一位少爷吃喝嫖赌到败光家产,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最终成为孤家寡人。我想他的痛苦是命运的摆布和时代变迁的交织。父母在他败光家产后相继离去,妻子身患绝症,也在承受女儿凤霞难产后的打击离开人世,幼子为救县长妻子抽血猝死……他亲手用黝黑的布满老茧的那双手,掩埋了挚爱的亲人。这是对他漫长的折磨,他用尽一生来赎年少时犯下的罪恶。直至我真正读完,才深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直击灵魂的哽咽感。
书中有一段讲述他的儿子在医院抽血被活活抽死的故事,当他赶到医院时,他那苦命的儿子静静地躺在一张小床上,没有了昔日的倔强和活力,很安静很安静。读到这里,我的泪水划过脸颊,翻到另一页,他抱着儿子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不想让妻子知道,怕她受不了这偌大的打击。福贵找到父母的坟,将他的儿子草草埋葬。这一刻他也在忏悔吧。福贵是在经历无数次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才能坐在田间地头云淡风轻地说出这一切。活着,这个词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接受,去接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接受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不仅仅是对于个人而言,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深刻意义。
中华民族和文明能够长久留存于世,何尝没有经历层层考验,经历反复的分裂和统一,经历曲折与折磨,在一次次的反抗与觉醒中进步。当我们见不到生活的真相时,见不到所谓的险恶,永远都不会知道最好的生活是怎样的,也不懂得究竟怎样才能有意义地活下去,怎样珍惜命运所赋予我们的一切。所有的生命都经得起命运的锤炼,这里我想起一句话:因为有能力跨越,所以这个苦难才会降临。当我们一次次经受过苦难,无论结果怎样,是好还是坏,我们都会找到勇气,找到活下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