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东校区
2023级5班 安姝璇
指导老师 安仲华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星海横流,岁月成碑。时光斑驳,有幸通过苏缨的《人间词话精读》,我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在《人间词话精读》中,出现最多的字眼,莫过于“境界”二字。苏缨在此书中就王国维的“境界说”着重强调了“境界”的概念。美源于境界,境界生于情感。于是,中国流传的诗歌便生成了情景交融之传统。而明人谢榛曾言:“景语过多显堆垛,情语过多显暗弱。”而如鄙所见,这取决于作者的真情流露是否到位。正如杜甫的“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全篇景语却不显堆垛;又如“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通篇情语却不嫌暗弱。苏缨的解读,不仅限于对内容上细致入微的剖析,还介绍词人身世与时代背景,以此加深我对词句的理解,唤起了我同词人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我的哲学思维也进一步提升。
《人间词话》作为最经典的美学著作,融合了中西方的美学理论,其中对于美学的批评深刻独到。苏缨在精读中着重举了词中顿挫与炼字的例子,无不令我耳目一新。
诗偶词奇,前者要求成双成对,后者则参差多态。然而不论是开合畅达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欲说还休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有其各自的美学追求。诗与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就像建筑里的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虽大相径庭但遥相辉映。
美就妙在自然天成,妙在毫无刻意。正如炼字的最高境界是不炼而炼,浑然一体。唐人李憕曾作一首标准的应制诗,其中,“更喜年芳入睿才”与“诗成珠玉在挥毫”可称双绝。不知者以“入”在”为用字之巧,殊不知诗人当时只不过偶然凑手罢了。所谓偶然凑手,正是自然天成的完美诠释。读到这里,生活之美,也大抵能在这里得到启发。当我们沉迷于电脑游戏的刺激与“肥宅”的快乐时,不妨抬头看看窗外,了然发现阳光皆明媚,鸟语闹花香。而这些天成之物都是我们唾手可得的,只是我们不曾珍惜。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学会在聒噪中找恬静,于无聊中寻意义。只愿在下一次夜深人静之时有意或无意的抬头仰望中,别再浪费了月光。
从诗经到纳兰词的品读,苏缨不仅带我领略词的美学魅力,更让我学会以Z一代的视角重新审视古代词学。词学,不是辞藻的堆砌,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形式,而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表达、生活态度与精神的追求。词学的魅力在于其能够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情感,这种审美特质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词学,我们跨越时空寻求精神的慰藉,心灵的洗礼与情感的宣泄。
在《人间词话精读》中,苏缨以其深厚的文史哲功底,将《人间词话》置于哲学、美学与时代的大坐标之中。从这部结合了中国词论和西方美学理论的学术品鉴作品中,我看到了那一首首词映射的千年华夏的峥嵘岁月。他们不仅承载着历史,更指引着未来。指引我们于传统美德坚守,对创新精神传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