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交际话题都是吃喝玩乐,家长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远离“损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家长们都希望自家孩子能交到有爱心、知上进的朋友。但如果孩子更喜欢跟同龄人聊一些吃喝玩乐的话题,一起玩消磨时间的游戏,家长的担心和焦虑不言而喻,急需找到让孩子远离“损友”的办法。
讲述:孩子交友不慎,却劝不回头
小昆11岁了,最近总以大孩子自居,特别是在交友的问题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要跟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同学一起玩,这样大家就不会有压力,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学习成绩的攀比,大家可以心情愉快地聊一些喜欢的话题,比如最近流行哪些游戏、有哪些热卖的玩具、爆出了哪些新话题或玩笑段子等。而这些小昆坚持的交友标准,在他的父母看来既幼稚又不求上进,简直就是一个“损友圈”。
小昆的妈妈张女士说,关于交朋友的问题,他们跟小昆聊了好多次,但这孩子就是不听劝。他说出“不想有压力”“不谈学习最轻松”等理由时特别理直气壮,还顺便拒绝了父母让他跟成绩优秀的同学交朋友的建议。
当父母提出约上同学参加读书会、报名训练课,小昆告诉他们,大家爱好不一样,凑不到一处。这个理由让小昆父母哭笑不得,面对不听劝的孩子,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孩子改交“益友”。
建议:花心思拓宽孩子学习生活空间
专家说,很多家长对孩子交友的评价从是否对学习有益出发,用这样“一刀切”的标准来给孩子择友会激发亲子矛盾。家长应该理解孩子渴望交朋友的心理,理解孩子需要跟朋友交流互动并获得价值认同,并非只有学习互动这个单一需求。
专家建议,对未成年人来说,培养正确的交友观需要家长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以引导。家长与其费尽心思阻挠孩子与“损友”交往,不如开动脑筋帮助孩子拓宽交友的途径。比如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带着孩子参加义工活动、去博物馆研学,或者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多让孩子参加文艺演出、绘画比赛、体育活动等,孩子通过这些活动遇到更多有相同爱好和志趣的人,大大增加了交到“益友”的机会。另外,家长要和老师密切协作,对孩子的交友进行正向引导。比如鼓励孩子带一些可以在课余时间“娱乐”的物品到学校,在老师的帮助下,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可以一起阅读讨论、品评画作、练习合唱、做数独等益智游戏。这样既可以丰富校内生活,还能让孩子们远离无聊话题,交到真正的朋友。家长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跟孩子讨论“交友标准”,鼓励孩子多做“益事”,远离负能量的人,渐渐地孩子就会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