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中
蒋学贡先生的长篇小说《莒国演义》出版了,这是新开蹊径,推进莒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令人振奋。小说出版前,笔者阅读原稿,留下了深刻印象。
东夷之雄,横空出世。作者遍读先秦时期的史学典籍,虽系小说,主干严格以事实为依据,塑造了史上莒人的英雄群像。莒国存续期间,特别在春秋至战国初期,是群雄并起,战乱纷争的时代。政治的诡谲,战争的血腥,演化着令人惊心动魄的沧桑。这些战争除了诸侯开疆拓土,卫国护民,多为情绪化的纵兵攻伐。因此也有“春秋无义战”的说法。作者塑造了以兹舆公、犁比公为代表的莒国国君、以“星耀空”为代表的莒国重臣,和富有理性的莒国民众的形象,展现他们的战斗性、正义感和包容心,诠释了“莒国虽小,东夷之雄者”这一历史定论。
具象生动,语言鲜活。以史实为基础,作者通过符合事物发展逻辑的推演、虚构,让历史人物从古籍中走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莅其境。人物塑造注重心理刻画和多维叙写,使之更有立体感、个性化;对事环境和事件的渲染,既有运筹帷幄的隐秘,又有重兵缠斗的场面,附以信手拈来的特写镜头,层层推进,引人入胜。本书与《东周列国志》是同类题材,同类形制。读《列国志》,有一种遥远的隔代感,读本书,不仅看到一个个传奇故事,更看到理性的光辉和现实生活的浪花。人物取名,新颖别致,如司徒山涧竹、司马林仲豹等,极具象征意义。常常寥寥几笔,风味尽出,如写“金色的沙滩,一望无际的柔和的海浪一进一退,犹如慈母轻轻吻着婴儿”。写景,或清新明丽,或含蓄朦胧,尤其写浮来山、五莲山、甲子山、柳青河,美得令人心驰神往。写人,或花枝扶摇,或玉树临风,或剽悍粗犷,惟妙惟肖,极为传神。文中巧妙地引用、化用古典诗词,大大增加了小说内容的厚度,演绎历史,教益后人。
以史实为底本,以时间为轴线,设计情节,展开故事,严谨不失意趣,极大地增加了小说内容的可信度和感染力。两点教益。一是长了智慧。莒国发生的著名事件,如齐桓公的毋忘在莒,柱厉叔的报国遗恨,莒且公会鲁侯的使命担当等,成为流传千古的醒世恒言和外交颂歌。同时莒国发生的故事,牵扯到列国著名国君、谋臣、良将、学者,他们的雄才大略、他们的威猛刚强、他们的妙思奇想,给读者以深刻启示。全书阐明了一个观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于危难,失于豪奢。莒国从兴盛到衰亡,就是对这一历史规律的生动诠释。二是增了知识。小说引用了大量古典名著,特别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读者既学史又学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光辉灿烂。